女子出定
2014-04-30
佛陀有次在說法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亦復有三學,何等為三?謂增上戒學、增上意學、增上慧學。
有一個女子坐在佛陀身旁入定。
文殊菩薩問佛陀道:世尊,這個女子為什麼能在您身旁就座,且入於三昧?而有智慧第一之譽的我,為什麼卻不能呢?
佛陀:你把她從定中引出,自己去問她吧。
於是文殊菩薩繞此女子三匝,並鳴指一下,但她始終無動於衷。文殊菩薩再把她托至梵天,盡其神力,都不能使這個女子出定。
最後,文殊菩薩回來向世尊作禮,世尊曰:就算有百千萬個文殊也沒辦法使這個女子出定。如果一定要她出定,在下方世界有位罔明菩薩,方才可以做到。
此女子生性好於修行,常聽聞佛法,所以了解法空,如見一切相,皆是成就她的菩提。由於她以賣菜為生,在過去她認為,刁難她的顧客稱之為奧客(台語),生意慘淡,稱為苦難日。如今,見一切人皆是菩薩,遇見生意清淡,曰:知足。
不久,罔明菩薩從地下湧出,向佛陀作禮後,便至此女子前鳴指一下,便說:奇怪!蔬菜整理成束,堆積如山,客人前來採購卻不見陳某某在賣蔬菜,人在何處?
女子:恩~恩~,那ㄟ沒人顧攤?(台語)
此女子馬上出定了,便匆匆往市場奔去。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罔明就是無明,無明的力量可以令你歡喜,也能令你煩惱,能讓你高興,也能讓你動怒。被無明控制,就如同被他人掌握,不能自主,連喜樂都由不得自己。修行之中,最大的障礙,便是這顆易受外物影響的常人之心。
禪宗公案偈共25偈(4-6偈):
4.用而常空,非有;空而常用,非無
宇宙萬象來自大道虛靈,從萬物來說祂又曰之為「本體」,然而此本體又化育萬物,令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充分發揮其性之用,雖言如此,但由於體性落在相上,因此萬物即被道運行,成、住、壞、空。生、住、異、滅,任由道主宰,凡是在相上能見、能用,皆非實相;然而道的實相即是虛靈不滅,何謂「虛靈」,「虛」則無一物可得,「靈」則活躍不曾間斷,未有天地,道先立其體。
因此,未有天地,更未有萬物之前道已俱足有形有相的本體,祂曰為常而不變之真理,無聲無臭,內含妙機,雖是極靜至虛,卻是真空妙有之實,因此,雖然眼根不可見,卻能令天地萬物散萬殊,「道」者搏之不可得,用之不可竭,因而不可言喻非有、非無之分別!
5.忘照何嘗有先後 一心融絕了無蹤
修行建立在法上修,是修行的束縛,「忘」、「照」的「忘」是遠離法縛,「照」是提起智慧觀照,眾修行者被這兩種修行之法所困,因為不明白自性寶地是自然性的彰顯,祂無為不造作率真且良善,眾修行者落在依教奉行,早已乖舛本覺的自然性,如此揠苗助長,又豈是智慧菩提的性光?
倘若真修者能了知自性實性,即是本心,本心即是自性真如,如是常言道:「真心」二字,祂是眾所周知的「即心即佛」之義,最上乘的修行,於相不著相,離相不求法,法與相兩者皆是心所造,妙心真如遍及法界三千,何處不是彌綸十方、勒無所住。
6.沙門行道 無如磨牛 身雖行道 心道不行
六祖大師曰:「修行修心,倘若不識本心,修行無益。」從六祖大師對眾修行者所慈悲,修行貴在於對自己的「心」澈悟是非常重要的,從過去無始劫以前,乃至當今或未來不可計數的出家修行人,他們捨棄榮華富貴、妻恩子愛、家庭親情而頓入空門,為的是解脫生死,證得無上菩提,但是真修行卻無關於在相上精進,「修行」的本意,是將錯誤的理念導之以正,以正確的理念再行於外,這即是修行的真諦。
換句話說,如果不明心性的修行,終究是徒勞無功,盲修瞎練,因為「心道」不識,是難行性德之道,因此,在相上的色身要行道不難,其困難則是真修行者,當該如何身不受法的束縛,才是一位真正輕安、自在、快樂的修行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亦復有三學,何等為三?謂增上戒學、增上意學、增上慧學。
有一個女子坐在佛陀身旁入定。
文殊菩薩問佛陀道:世尊,這個女子為什麼能在您身旁就座,且入於三昧?而有智慧第一之譽的我,為什麼卻不能呢?
佛陀:你把她從定中引出,自己去問她吧。
於是文殊菩薩繞此女子三匝,並鳴指一下,但她始終無動於衷。文殊菩薩再把她托至梵天,盡其神力,都不能使這個女子出定。
最後,文殊菩薩回來向世尊作禮,世尊曰:就算有百千萬個文殊也沒辦法使這個女子出定。如果一定要她出定,在下方世界有位罔明菩薩,方才可以做到。
此女子生性好於修行,常聽聞佛法,所以了解法空,如見一切相,皆是成就她的菩提。由於她以賣菜為生,在過去她認為,刁難她的顧客稱之為奧客(台語),生意慘淡,稱為苦難日。如今,見一切人皆是菩薩,遇見生意清淡,曰:知足。
不久,罔明菩薩從地下湧出,向佛陀作禮後,便至此女子前鳴指一下,便說:奇怪!蔬菜整理成束,堆積如山,客人前來採購卻不見陳某某在賣蔬菜,人在何處?
女子:恩~恩~,那ㄟ沒人顧攤?(台語)
此女子馬上出定了,便匆匆往市場奔去。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罔明就是無明,無明的力量可以令你歡喜,也能令你煩惱,能讓你高興,也能讓你動怒。被無明控制,就如同被他人掌握,不能自主,連喜樂都由不得自己。修行之中,最大的障礙,便是這顆易受外物影響的常人之心。
禪宗公案偈共25偈(4-6偈):
4.用而常空,非有;空而常用,非無
宇宙萬象來自大道虛靈,從萬物來說祂又曰之為「本體」,然而此本體又化育萬物,令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充分發揮其性之用,雖言如此,但由於體性落在相上,因此萬物即被道運行,成、住、壞、空。生、住、異、滅,任由道主宰,凡是在相上能見、能用,皆非實相;然而道的實相即是虛靈不滅,何謂「虛靈」,「虛」則無一物可得,「靈」則活躍不曾間斷,未有天地,道先立其體。
因此,未有天地,更未有萬物之前道已俱足有形有相的本體,祂曰為常而不變之真理,無聲無臭,內含妙機,雖是極靜至虛,卻是真空妙有之實,因此,雖然眼根不可見,卻能令天地萬物散萬殊,「道」者搏之不可得,用之不可竭,因而不可言喻非有、非無之分別!
5.忘照何嘗有先後 一心融絕了無蹤
修行建立在法上修,是修行的束縛,「忘」、「照」的「忘」是遠離法縛,「照」是提起智慧觀照,眾修行者被這兩種修行之法所困,因為不明白自性寶地是自然性的彰顯,祂無為不造作率真且良善,眾修行者落在依教奉行,早已乖舛本覺的自然性,如此揠苗助長,又豈是智慧菩提的性光?
倘若真修者能了知自性實性,即是本心,本心即是自性真如,如是常言道:「真心」二字,祂是眾所周知的「即心即佛」之義,最上乘的修行,於相不著相,離相不求法,法與相兩者皆是心所造,妙心真如遍及法界三千,何處不是彌綸十方、勒無所住。
6.沙門行道 無如磨牛 身雖行道 心道不行
六祖大師曰:「修行修心,倘若不識本心,修行無益。」從六祖大師對眾修行者所慈悲,修行貴在於對自己的「心」澈悟是非常重要的,從過去無始劫以前,乃至當今或未來不可計數的出家修行人,他們捨棄榮華富貴、妻恩子愛、家庭親情而頓入空門,為的是解脫生死,證得無上菩提,但是真修行卻無關於在相上精進,「修行」的本意,是將錯誤的理念導之以正,以正確的理念再行於外,這即是修行的真諦。
換句話說,如果不明心性的修行,終究是徒勞無功,盲修瞎練,因為「心道」不識,是難行性德之道,因此,在相上的色身要行道不難,其困難則是真修行者,當該如何身不受法的束縛,才是一位真正輕安、自在、快樂的修行人。
回列表頁 |
分享這篇文章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