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一
2014-12-30
淨五根  得五力  惟證乃知難可測  鏡裡看形見不難  水中捉月爭拈得
 
鏡裡看形見不難:
    鏡子可以映照所有形態之物,只要是物體,眼根欲見其相皆不難,因為鏡子可以映攝所有外境的一切相,換言之,明白圓覺之人,在修行當中,能藉這個「鏡」把它影射成自身的「識」,在「識」之中,心裡起心動念,正與不正,醒覺力即能察覺,當不正念頭一生,正念則能正用,當下邪思則能正思惟。
    須知,心念正用乃是對「識」有所體察,然而「識」雖能正用,卻未必能代表真如實相的圓融無礙,何故!世智辯聰故!因修行者受到「佛法」的薰陶,卻不能將「佛法」世間覺,換言之,雖言花花世界是暫時性,就因萬相是生、住、異、滅之境,因此,錯用心來看待一切相,反倒落在生滅的外緣上,而忽略「實相無相」之真。
 
水中捉月爭拈得
    修行者對自身中無明作用,始終難以察覺,因而任意由祂萌生,任其演變內在的意識形態,然而自身覺性難以正用,自然由識心取而代之,無明意識接踵而至,造成不平的錯誤心念,有道是:「法律看行為,修行看動機」。
    當心念一起,動機不正確時,卻見不到心性又由無明覆蓋,因此「水中捉月爭拈得」,錯知見,錯知解則會累積偏差的行為,錯誤的觀念則導致假公濟私的行徑,當知此假公濟私,意指為人謀事時,能否以他人的利益為優先,還是表面上為人謀福,實質利益自身,須知!世人通病幾乎來自識心的無明,而障蔽內在的性德,由於識心作祟,性光既已暗淡,心起漣漪,心中明月豈能圓滿無缺?
 
唯證乃知難可測:
    的確,內在性德本就無有形相,「祂」是自然性的流露,非是意識所造就,有德之人,深感自己不德,由於省悟自身性德不足,自然更為謙沖自牧,因謙沖自牧,其性與道同風,自然無為,然卻不受「境」所羈絆,因不受「境」所牽絆,行之如雲,豈是凡胎肉眼能以眼根見之,亦因如此,深入更於「鏡裡看形見不難」之奧義。
 
淨五根,得五力:
    最大主宰五根、五力作用的即是意根,永嘉大師隱約以「唯證乃知難可測」告誡「唯證」之意,修行者若委實內在性德欲要明澈,「乃知」與真如實相相應,自身中的意根則是不可忽視力量,四祖道信曰:
任意縱橫
    須知菩薩有意,眾生亦有意,眾生的意是任意所為,菩薩則能任意實相,此乃是光明澄澈,菩薩之意所圓滿芸芸眾生,皆是祂成就無上菩提最大的POWER,而眾生之意,只要一想到自己之利,即喪失推動力,何故?意根分別,妄念紛飛故!
    若修行者能了悟自身意識作用,當下五根則淨,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當下則能由「正意縱行」,而非是眾生的表層上的意識作用,表層意識乃是個人的認知作用而已,換言之:是聰明與經驗來處事,真修行者唯有證得前言:「唯證乃知難可測」的實相,「淨五根,得五力」方能令自性妙締彰顯無遺。
回列表頁
分享這篇文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