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四
2014-12-30
淨五根 得五力 惟證乃知難可測 鏡裡看形見不難 水中捉月爭拈得
 
淨五根,得五力:
    了解眼、耳、鼻、舌、身這五根,五根皆因圓滿諸塵而生,例如:「眼根」,眼根對色塵,內心即產生分別對待,所以用法來淨「根」,法如何淨「根」?不起心不動念,以為是大法,殊不知,眼根對色塵,產生不起分別想,則是識心分別用,誤以為斷念為「淨」。
    當知!相上寧靜,與心源之「淨」迥然有別,例如:「鼻根」嗅覺,當嗅聞香、臭時,原本的「心淨」即起「念」的漣漪,此時,無需由相引諸根而擾其性,自然意識雜念紛飛。因此!修行者莫斷諸根覓真如,須知,五根自斷非清淨,五力欲為妄念起,因眼、耳、舌、鼻、身、意則牽動自身的色、受、想、行、識,了解五根能夠澄淨,必能得到五力。
 
惟證乃知難可測:
    前言要證得五力,然而事實上本覺是無法透澈,欲要契入心性本源,若從「根」取斷滅法,或藉諸法了脫諸相,無疑是引君入甕一般,自證象牙塔。須知!真如實性本是自然體性,「祂」無一法可修,然而諸法妙理皆由「祂」彰顯無遺。
 
鏡裡看形見不難:
    若藉喻鏡子照物,真如實性猶如一面明鏡,照物映物,鏡裡鏡外,其物相同,例如,前言道:「淨五根,得五力」,內德若明澈,五根、五力皆明亦透澈,根、塵相應亦自然,然而真如實性未能明澈,則不能照映諸相,而易成為隨緣真如。
    當知,隨緣真如隨境、隨時、隨人、隨相起了分別法,隨緣真如其性難測,因「祂」如一面鏡子能照得其表而已,卻不能照得裡面真正的精髓所在,不能照得精髓所在,原因何在?識心當真如用,修行者若不能令識心明澈,終其一生皆精進道業,永在水中捉月爭拈得。
 
水中捉月爭拈得:
    識心作用,藉真映假,如水中明月,雖然眼根能見,卻取之不得,因水中之月,乃是虛化不實,眼根所見,水中之月,不過是咫尺之近,然而咫尺之近的月亮,水起漣漪,「月」變樣,水若乾枯「月」亦藏,眾生心常住在識心作用,亦以識神當真人,何時方能使隨緣真如回歸不變真如的本位?
    永嘉大師藉相喻自身中的識心映照內在性德,因此,得明白心中的一輪明月高空掛,然而大地眾生雖明悟水中之月不可取!試問:高空之月又豈能得,若用一輪明月喻自性本覺,的確,「祂」則深不可測,何故深不可測?不識自性烏來,永難契入自性真如。
    世人喜歡藉相明白心性,猶如從地上一灘水之中欲取得月亮,看似在眼前,卻是錯知覺,反觀到自身佛性真如,若不明澈,依然是背道而馳,好比月亮在高空上,眾生卻往水中覓,要取得它豈不漸行漸遠矣!
    永嘉大師慈悲告知眾修行者:「鏡裡看形見不難」,水中之月既然能見,高空明月即是現;換言之,識心雖非真如,然而成就無上菩提的種性因,亦未湮滅,貴重在於第二句「惟證乃知難可測」,因為萬法不離識,自身真如自性若欲大作用,亦得仰賴「唯識」方能論及心諦。
    修行對「識心」的認知不夠,修行即落在盲修瞎練,儘管修行者再精進、在勇猛,依然徒勞無功,則是枉然,因此「水中捉月爭拈得」,見到水中之月,哪怕它與高空之月一樣亮、一樣圓,畢竟是水中之月,如同一個修行者,若不能明白心性,哪怕他如何精進;哪怕他如何用功,令大眾讚嘆不已﹗不過落得道貌岸然,氣度翩翩修行者,終究只是圖個假相而已,若是如此修行,生生世世終究掛個修行的頭銜~「行者」。
回列表頁
分享這篇文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