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一
2015-03-30
無價珍 用無盡 利物應機終不吝 三身四智體中圓 八解六通心地印
八解六通心地印:
把「八解六通心地印」先入主題,是為了更進一步明白它的真諦,修行者對八解六通及心地印,在文字上理解它很容易,然而落在文字上理解時,馬上又落在法上修,若以文字般若,欲要修八解六通心地印,無疑是法上加法,自身大法何時方能正用?修行貴在契入心性本源,如前曰:「三身四智體中圓」,「體中圓」將如何應?如何作?如何行?須知,一法莫取!有法有用皆是法上功夫,自性妙締彰顯皆是隨緣真如,隨緣真如執根染塵,無明覆蓋自身實相。
末世修行者,從修行以來,皆以口耳相傳、及對經文的知解,欲要了悟內在性德,須知!何謂八解六通之義?八解即是八種解脫,解脫根、塵、識的無明交織,然而,修行不識自身如來藏,又豈能從自性根本著手?自性根本不能正作用,正心不能來自本心,因此,妄心作祟,識心用法,以觀為法,觀「心」不淨,令妄心不起貪婪,謂之心不起雜念的解脫。
真修行者當知!此乃斷滅法,當起百物不思的念頭,其自身「心」能作用卻已死寂。其六通之義,即是六神通,這裡面指的是:一、天眼通,觀世界。二、天耳通,聞遠方之音。三、他心通,知眾生之心思。四、宿命通,明眾生宿世因果。五、神足通,行億萬里。六、漏盡通,永不墮三界。曰之六通,然而,真修行者,貴於明悟心性本源,豈是六神通之用,大地眾生,本來是佛,自然六通本不滅,然而,六通即是自身之六根,六根若能達到圓通無礙,當下根、塵相應,觸目遇緣,皆為佛性作用。
三身四智體中圓:
何謂三身?三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簡稱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共一身,共在此時的色身當中,當自身般若之智彰顯,清淨法身現前。能利益一切眾生,即是千百億化身。因色身常住不滅實相,三身共融,四智不惑,體明識澈常圓十方。然而眾生雖俱足成佛的種性因,卻不能了達真如三身的實性,追究細理,乃因自身起了無明意識作用,以學來之法侷限自身的心法妙締之用。
的確,自身本俱足四智,若四智明澈,實無一法可修矣!了解四智,四智即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莫當之為文字般若義,此「四智」對一位真修者明悟自身如來藏,令如來妙締成就菩提,則不可少。
無價珍,用無盡:
修行明白自身「體中圓」即契入心地印,曰之心性一如,自身之道尊貴無比。然而畢生修行,卻覓不得「自性真如」曰:「得道」,實委惋惜,當知,眾生因「道」而得此色身,然而必從色身覓真「道」, 「道」不可言有一物,然而是萬象、萬相的本源,修行若能真「得道」,自然用無盡的珍寶,任誰也用不盡。
利物應機終不吝:
如所明白、所知道、所行的,猶如大道,「道」利於一切蒼生,道應一切契機,無所不應、無所不給、無所不賦予,當賦予天地萬物生機,生生不息,「道」運萬機,終無止息之期。
補述:
四智祂來自法相中,了解四智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圓覺經談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成所作智即是指我相,我相有一個對象,因為執有我相,內心則有罣礙,無明意識作用,若能正用,眾生心即是智慧相,若是心念生起對他人心生好感,產生好感覺,並非心生真讚嘆,而是往外追尋的目標,例如:追求明星、追求偶像、追求心生對象,心生追求相上人、事、物,已離覺性。如何由此相從內心中轉化為成所作智,智慧能提昇,即是跳脫的超越,明白心性本源,「我相」是當下澄澈。
接下來所言「妙觀察智」,所指的妙觀察智,意指人相,於人相,則有對待,對待心一旦生起,無明作用即妄為,覺察妙觀即覆蓋,覺察本能不能真作用,內在的識即產生變化,這皆因第七識所成,分別作用之後落入第八識,從第八識覺察,原來在第七識成所作智「人相」及「我相」產生有對待的心,修行若不識真如妙締,則落在因果論,前世因,今世果,因此,藉法修行,以世上道理自認此世不了何時了?此世不修何世修?當知!這與自性真如實無相關。若能當下妙觀察智即回復源頭,當下即能澈悟,當下人相、我相盡除。
「平等性智」,何謂平等性智?平等性智即是眾生相,談到眾生,常言道他是眾生。誰是眾生?善財童子明悟後曰:「原來天下只有我自己是眾生」,修行須知何謂眾生?俱一切眾生緣所生,忽人、忽畜,於六道輪迴生滅即是眾生。如圓覺經曰:地獄天宮同一淨土,修行若能了悟眾生相的平等法性,心性則明。
「大圓鏡智」即是指壽者相,為何大圓鏡智是壽者相呢?圓覺經曰:「譬如有人,不自斷命。」聚眾生一切因緣,不斷的輪迴,不斷往返世間受其果報,未來的因緣種子不斷的灌溉,讓它成長、讓它茁壯,一切的因因果果,盡是因果靈糧,灌溉不斷種性智,曰:「壽者相」生生不息,不斷往返人間。修行貴在如何讓自己真正達到轉識成智,除去內心無明的四相成為四智,達到內在真如的大圓鏡智,方是圓明覺性。
八解六通心地印:
把「八解六通心地印」先入主題,是為了更進一步明白它的真諦,修行者對八解六通及心地印,在文字上理解它很容易,然而落在文字上理解時,馬上又落在法上修,若以文字般若,欲要修八解六通心地印,無疑是法上加法,自身大法何時方能正用?修行貴在契入心性本源,如前曰:「三身四智體中圓」,「體中圓」將如何應?如何作?如何行?須知,一法莫取!有法有用皆是法上功夫,自性妙締彰顯皆是隨緣真如,隨緣真如執根染塵,無明覆蓋自身實相。
末世修行者,從修行以來,皆以口耳相傳、及對經文的知解,欲要了悟內在性德,須知!何謂八解六通之義?八解即是八種解脫,解脫根、塵、識的無明交織,然而,修行不識自身如來藏,又豈能從自性根本著手?自性根本不能正作用,正心不能來自本心,因此,妄心作祟,識心用法,以觀為法,觀「心」不淨,令妄心不起貪婪,謂之心不起雜念的解脫。
真修行者當知!此乃斷滅法,當起百物不思的念頭,其自身「心」能作用卻已死寂。其六通之義,即是六神通,這裡面指的是:一、天眼通,觀世界。二、天耳通,聞遠方之音。三、他心通,知眾生之心思。四、宿命通,明眾生宿世因果。五、神足通,行億萬里。六、漏盡通,永不墮三界。曰之六通,然而,真修行者,貴於明悟心性本源,豈是六神通之用,大地眾生,本來是佛,自然六通本不滅,然而,六通即是自身之六根,六根若能達到圓通無礙,當下根、塵相應,觸目遇緣,皆為佛性作用。
三身四智體中圓:
何謂三身?三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簡稱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共一身,共在此時的色身當中,當自身般若之智彰顯,清淨法身現前。能利益一切眾生,即是千百億化身。因色身常住不滅實相,三身共融,四智不惑,體明識澈常圓十方。然而眾生雖俱足成佛的種性因,卻不能了達真如三身的實性,追究細理,乃因自身起了無明意識作用,以學來之法侷限自身的心法妙締之用。
的確,自身本俱足四智,若四智明澈,實無一法可修矣!了解四智,四智即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莫當之為文字般若義,此「四智」對一位真修者明悟自身如來藏,令如來妙締成就菩提,則不可少。
無價珍,用無盡:
修行明白自身「體中圓」即契入心地印,曰之心性一如,自身之道尊貴無比。然而畢生修行,卻覓不得「自性真如」曰:「得道」,實委惋惜,當知,眾生因「道」而得此色身,然而必從色身覓真「道」, 「道」不可言有一物,然而是萬象、萬相的本源,修行若能真「得道」,自然用無盡的珍寶,任誰也用不盡。
利物應機終不吝:
如所明白、所知道、所行的,猶如大道,「道」利於一切蒼生,道應一切契機,無所不應、無所不給、無所不賦予,當賦予天地萬物生機,生生不息,「道」運萬機,終無止息之期。
補述:
四智祂來自法相中,了解四智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圓覺經談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成所作智即是指我相,我相有一個對象,因為執有我相,內心則有罣礙,無明意識作用,若能正用,眾生心即是智慧相,若是心念生起對他人心生好感,產生好感覺,並非心生真讚嘆,而是往外追尋的目標,例如:追求明星、追求偶像、追求心生對象,心生追求相上人、事、物,已離覺性。如何由此相從內心中轉化為成所作智,智慧能提昇,即是跳脫的超越,明白心性本源,「我相」是當下澄澈。
接下來所言「妙觀察智」,所指的妙觀察智,意指人相,於人相,則有對待,對待心一旦生起,無明作用即妄為,覺察妙觀即覆蓋,覺察本能不能真作用,內在的識即產生變化,這皆因第七識所成,分別作用之後落入第八識,從第八識覺察,原來在第七識成所作智「人相」及「我相」產生有對待的心,修行若不識真如妙締,則落在因果論,前世因,今世果,因此,藉法修行,以世上道理自認此世不了何時了?此世不修何世修?當知!這與自性真如實無相關。若能當下妙觀察智即回復源頭,當下即能澈悟,當下人相、我相盡除。
「平等性智」,何謂平等性智?平等性智即是眾生相,談到眾生,常言道他是眾生。誰是眾生?善財童子明悟後曰:「原來天下只有我自己是眾生」,修行須知何謂眾生?俱一切眾生緣所生,忽人、忽畜,於六道輪迴生滅即是眾生。如圓覺經曰:地獄天宮同一淨土,修行若能了悟眾生相的平等法性,心性則明。
「大圓鏡智」即是指壽者相,為何大圓鏡智是壽者相呢?圓覺經曰:「譬如有人,不自斷命。」聚眾生一切因緣,不斷的輪迴,不斷往返世間受其果報,未來的因緣種子不斷的灌溉,讓它成長、讓它茁壯,一切的因因果果,盡是因果靈糧,灌溉不斷種性智,曰:「壽者相」生生不息,不斷往返人間。修行貴在如何讓自己真正達到轉識成智,除去內心無明的四相成為四智,達到內在真如的大圓鏡智,方是圓明覺性。
回列表頁 |
分享這篇文章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