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二
2018-02-28
栴檀林  無雜樹  鬱密深沈獅子住  境靜林間獨自遊  走獸飛禽皆遠去

    「栴檀林  無雜樹  境靜林間獨自遊」:
    修行者若能安然自在,居住自身本如,隨緣真如即歸回自身心性「道」之實相,心念純善,不假外在塵緣,即使識心起用,依然未離正念之善,自性真如,雖然不依「善、惡」二因為輔,然而,自性真如則是實相之面目,曰為佛性。
    自性真如不落「善、惡」兩端,亦能起「大用」,此「大用」則是潔淨無雜亂,倘若修行者,藉喻自性真如,猶如旃檀林無雜樹,形容自性真如之妙。言明自身如來藏,性德流佈十方,德被自身眾生,無有一絲不正之心念轉換為雜草叢生。
    既然無有雜念轉為無明意識,擾亂自身自性寶地,自然自身覺性「靈醒」無礙,觸目遇緣對身心而言,無有罣礙,既然了無牽掛,「根、塵、境」儘管轉為觸目遇緣,外緣接踵而至,然~「心」則安然自得。
    有道是「事不關己,心則輕安自在」何故?外在之境,未影響性德,自然性德無損,「修行」當得明悟潛在之無明,雖言潛在無明,似乎非關重要,卻足以影響性德之涵養,六塵緣影誤認為真如自性作用,須知!一旦關係「心性」塵緣糾纏,「心即不得安寧」。
    「栴檀林,無雜樹,境靜林間獨自遊。」意指如何經營自身一畝良田,因念頭不正,無明意識紛擾對待,修行者如何使自身覺性澄澈,不受無明牽纏?於生活中,乃至觸目遇緣皆是最佳靈糧,最殊勝大法,亦是自身性德栴檀樹。性德彰顯,唯有自身如來藏之淨土,方能與祂相互輝映。
    修行者當知,解脫束縛,是心出問題,性德自在本無滯礙、本無束縛與煩惱,因眾生本性具足圓滿,人人自身妙締心法皆可上演。相對此「大法」上演亦是升、降關鍵,如何使真如實性演化性德流露十方?全憑智慧德性作用,修行者若不能正使實相真如作用要妙,即落在無明意識行深,曰之:「有餘涅槃」,即是事、相、物皆未完善,亦因如此,再繫來世未了緣。
    真修行者切莫忽略不正念頭一起,當知心念一起,既已撒上一層無明種子在自心良田,野草遍滿一切處,此時身心豈能悠然自在、輕鬆自在漫步在「栴檀林」?
   
    「鬱密深沈獅子住  走獸飛禽皆遠去 」:
    獅子住於隱密森林,是防禦獵人捕獵,反觀自性真如亦復如是。真修行者又當如何善守真如,不令無明覆蓋真性,而輪迴六道為常客?菩薩教導修行者,當得善自護念當下這念心,因這念心即是將來成就之關鍵,然~眾修行者,為何不能善自護念這念心?其因乃不識本心,自然不得輕安、自在之心念,況且妄心之念作用,自己渾然不覺,因眾修行者不識無明意識行深,既不識無明行深,豈能令識心回歸自身獅子吼,如是之者,自身妄心猶如飛禽走獸四處紛飛走散,若能致使百獸之王治理飛禽走獸即是自調自身無明意識,必然妄心歸正念矣!
    修行者鮮少人自知自身起了妄心,為何起了妄心卻不能察覺,更嚴重者,做錯事亦渾然不覺,其因乃在於自身真如未能住佛圓覺,曰之「本覺」,然而本覺不覺醒,則常住幽暗無明意識中,自然心性「不覺」,心性「不覺」則常處幽暗,破曉時分何時到來?自身獅子吼百獸之王正用何日呈現?試問一位國王,國家豈能無平民百姓,若無百姓,又如何成為國王呢?相對於自性真如亦復如是,無有識心又如何佛住圓覺。
回列表頁
分享這篇文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