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一
2018-03-30
獅子兒 眾隨後 三歲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 百年妖怪虛開口
「若是野干逐法王」:
何謂野干逐法王?因眾修行者,從過去乃至現今,於未來,若心性不明,終其一生充其量,落個「修行」之名,來世依然稱謂「修行者」,生生世世以修行者頭銜,輪迴六道往返三界塵客。然而不論是眾生也好,或是成就無上菩提也罷,自身皆俱足無生大法,換言之,自身無生大法,並非指於一代宗師方可得!
此「大法」乃自身無生實性,「祂」絕學,卻能由「無」演化萬相,如是之實,即是「自性真如」能演萬法,誠如世尊曰:「大地眾生皆俱足如來智慧德相。」如是!如是,真修者當知,凡夫與聖賢本俱足如來藏,此如來藏含藏「無明」及「黠慧」,即是世人不滅般若實性,亦是「真聰」。
圓覺經云:愚痴智慧通稱般若,然~眾生本自具足如來藏,若此生不能親近大善知識,令自身如來般若之智發明心地,如前言,修行生生世世,終究落得頭銜,曰之「修行者」,如是者,終究與大覺者自性般若含藏之「真聰」,畢竟有別,何故?「無明」、「黠慧」不能同等性故,自然「真聰」不能達用。
上天賦予眾生不滅「靈性」,此「靈性」本俱「大法」,乃天性之用,此「大法」若能正行,了脫生死輪迴則必然,如公案:軒轅黃帝拜廣成子為師,軒轅黃帝拜見廣成子前,已曾拜過七十二位「名師」,但「名師」只能知住世之法,不知脫世之法。
軒轅黃帝直到知道少林寺有一位十三歲的廣成子是一代「明師」,便浩浩蕩蕩帶了五百御林軍,前來拜訪廣成子,廣成子命令道童,將路邊大樹砍倒,當軒轅黃帝來到半途時,被砍倒的大樹擋住去路,御林軍奏曰:「啟奏皇上,到此被樹所阻,無法前進。」軒轅黃帝心中悟到:「是我心不虔。」於是他就折返回宮。
第二天他只帶著捲簾將軍,走小路來拜訪,廣成子命道童將路邊的蘆草結成七十二個結。軒轅黃帝到此被蘆草阻擋,不能通行,捲簾將軍拔出劍要割斷蘆結。軒轅黃帝曰:「不可!不可!今日來拜師,須當小心,不如你解一結,我就地一拜。」捲簾將軍解了七十二結,軒轅黃帝亦拜了七十二拜,君、臣二人來到了寺廟,由侍者帶領二位進入禪房,只見一位年約十二、三歲的孩童,端然靜坐,於是軒轅黃帝即跪地參見。
軒轅黃帝曰:「敢問尊師,如何脫離生死?」廣成子答曰:「人離色不老,木離火不灰,小心學道,依法受持,必然成道。」軒轅黃帝心中得悟,拜謝師父,作別回宮而去,打道回宮後的捲簾將軍十分氣憤,堂堂萬人之上的黃帝,卻跪拜一位十三歲的小孩,心想明日將你殺了,看你有何威風?
隔日捲簾將軍怒氣沖沖的從皇宮離開,趕到少林寺欲殺廣成子,將軍來到山門口,卻見到寺裡僧眾皆跪地迎接,捲簾將軍向廣成子問道:「你可知,我主性命在何人手?」廣成子曰:「聖上性命在小道手。」捲簾將軍曰:「你性命在何人手?」廣成子曰:「小道性命在將軍手。」捲簾將軍曰:「我性命在何人手?」廣成子曰:「將軍性命在閻君手。」於是將軍又問:「那我可否超脫生死?」廣成子則說:「若你要超脫生死乃要拜師求道。」 捲簾將軍聽了當下大悟,因他對廣成子不敬,也對不起自己的「主子」,因「主子」一心想要求得了脫生死,而沒想到眼前這一位能讓自己「主子」了脫生死的大覺者,而他卻因心生憤怒,欲將廣成子殺死,當下捲簾將軍心生慚愧於是拔劍自刎,謝罪身亡,捲簾將軍當下悔悟正念之心,剎那靈覺覺醒,廣成子亦成為捲簾將軍之師,爾後捲簾將軍成就無上菩提,後由上天封捲簾將軍為護法韋馱菩薩。
藉喻古德成道事蹟,明悟自身亦有這不滅實相「大法」,「祂」能明澈誰能令「祂」成為末世眾生而成就無上菩提,自然會前往追尋,因此「若是野干逐法王」,意旨:懂得如何去尋找自身善知識。
「獅子兒,眾隨後」:
悟得自性本如,無關年齡大小,皆能將宇宙真理流布天地,流傳千古,如:距今三千多年前,一位年僅七歲的項橐,竟是渡化一代先師聖人~孔夫子。一日,孔夫子與他的學生若干人,駕著馬車來到城外,見到一群孩童在路上玩泥巴築土城,馬車到來,這群孩童一一閃避,唯見一童子,安然坐在土城中不動。
子路見狀,停車呵斥曰:孔夫子座車到此,還不快快讓開,此童子依然不為所動,子路惱怒的斥責聲音,引起馬車上的孔夫子注意,孔夫子下馬車一窺究竟,子路回稟孔夫子道:此頑童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老師您馬車到來,竟然佔據道路,不只危險,更不敬尊師,孔子舉手示意,要子路休言,孔夫子親自趨前詢問原由。
童子曰:自古以來,只有馬車繞城而行,豈有拆掉城池,讓馬車通行之理。孔子上下打量孩童,心想:此童子伶俐,聰慧過人,絕非等閒之輩,孔夫子正欲言請教此童子禮節,孰料,孩童先問曰:閣下可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孔子答曰:大名鼎鼎豈敢當,但吾乃是孔子也。
既是大名鼎鼎的夫子,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您可知天上星星有幾顆?孔子被這一問答不出來,孩童接續再問曰:不知星星數量,且請教地上之物,請問地上的房子有多少間?孔子依然無以對應,孩童再提問曰:天文不精,地理不明,此二相不論,那請問您眼上的眉毛有幾根?孔子被這三個問題給問住了,一時對答不出來,正與麼時,孩童忽指孔子玄竅處曰道:止,莫思量,莫測度,星宿、萬象不離自身本如,亦有思量、測度即不是,當下孔子大悟,見此七歲孩童並非尋常人,由衷敬佩,於是拜孩童為師,此孩童不是凡人,他乃是一位大覺者~項橐。
德披天地的黃帝及聖人孔子不因自身權位、名位顯赫而鄙視他人,即使是年僅十三歲的廣成子,與七歲的項橐,試問,若以凡夫之見,漠視眼前這大覺者,豈不錯失求道良機!
的確,俱足圓明覺性大覺者,無關年齡大小,即能引導眾人了悟自性真如,在「妄心」尚未起分別之前,徹悟「無心」真諦,曰為:真如實相,若心存「不思善,不思惡」,一念不生,停止不作用,誤以為即是「無心」,此乃錯知解!須知,萬念皆息非本心,世人將無心與本心,起用以及落入混淆不清,「獅子兒,眾隨後」,真修行者當知,滔滔江水終歸大海,隨緣真如畢竟還之本處,倘若修行意欲悟回心性源頭,切莫逆道而行,唯有緊隨自性真如獅子兒。
「百年妖怪虛開口」:
修行不離人群索居,然~芸芸眾生,必然想法不一,「百年妖怪虛開口」指著,若修行不識自身真如實相,必定落在無明意識打轉,自然爭端四起,世間本來祥和,娑婆世界本是淨土,然而,自身無明擾亂,意識心作祟,藉於怪力亂神,擾亂修道人的心,須知,百年妖怪虛開口,意指,宣揚真理,非關神通變化,若是離開自性真如,而識心作用,雖宣說佛法,卻無關性德妙締,終究依住世法而修,當知,有修、有證,皆為識心作祟,因此,「百年妖怪虛開口」,只因想表達實相妄念,亦如空谷回音,豈能所得。
「三歲便能大哮吼」:
「有道是三歲看小孩,五歲看大人」,常言道:三歲便能了解孩子成長及所學,五歲既知他一生,的確,天性聰慧,根性大利,無關學習,如一位魯鈍的孩兒,長大之後不可能聰穎過人,雖然透過環境歷練,世間經驗洗禮,所營造成就即是世智辯聰,內在慧根,絕非外相知識所能了知。
世人常言:「大器晚成」,大器晚成只能稱謂時不我與,切莫把大器晚成拿來當作安慰言語,小時魯鈍,長大不可能聰穎,相對聰穎過人的孩子,長大之後不會變成魯鈍,所指三歲便能大哮吼,即是年幼之時,理念、行為、做事既已條理十分清楚,未來也不會模糊。「香九齡,能溫席」,三字經裡能見到記載孝順聖賢們的事蹟,年紀輕輕即能知書達理,行事不離良知本覺,如此即是三歲便能大哮吼之真諦。
「若是野干逐法王」:
何謂野干逐法王?因眾修行者,從過去乃至現今,於未來,若心性不明,終其一生充其量,落個「修行」之名,來世依然稱謂「修行者」,生生世世以修行者頭銜,輪迴六道往返三界塵客。然而不論是眾生也好,或是成就無上菩提也罷,自身皆俱足無生大法,換言之,自身無生大法,並非指於一代宗師方可得!
此「大法」乃自身無生實性,「祂」絕學,卻能由「無」演化萬相,如是之實,即是「自性真如」能演萬法,誠如世尊曰:「大地眾生皆俱足如來智慧德相。」如是!如是,真修者當知,凡夫與聖賢本俱足如來藏,此如來藏含藏「無明」及「黠慧」,即是世人不滅般若實性,亦是「真聰」。
圓覺經云:愚痴智慧通稱般若,然~眾生本自具足如來藏,若此生不能親近大善知識,令自身如來般若之智發明心地,如前言,修行生生世世,終究落得頭銜,曰之「修行者」,如是者,終究與大覺者自性般若含藏之「真聰」,畢竟有別,何故?「無明」、「黠慧」不能同等性故,自然「真聰」不能達用。
上天賦予眾生不滅「靈性」,此「靈性」本俱「大法」,乃天性之用,此「大法」若能正行,了脫生死輪迴則必然,如公案:軒轅黃帝拜廣成子為師,軒轅黃帝拜見廣成子前,已曾拜過七十二位「名師」,但「名師」只能知住世之法,不知脫世之法。
軒轅黃帝直到知道少林寺有一位十三歲的廣成子是一代「明師」,便浩浩蕩蕩帶了五百御林軍,前來拜訪廣成子,廣成子命令道童,將路邊大樹砍倒,當軒轅黃帝來到半途時,被砍倒的大樹擋住去路,御林軍奏曰:「啟奏皇上,到此被樹所阻,無法前進。」軒轅黃帝心中悟到:「是我心不虔。」於是他就折返回宮。
第二天他只帶著捲簾將軍,走小路來拜訪,廣成子命道童將路邊的蘆草結成七十二個結。軒轅黃帝到此被蘆草阻擋,不能通行,捲簾將軍拔出劍要割斷蘆結。軒轅黃帝曰:「不可!不可!今日來拜師,須當小心,不如你解一結,我就地一拜。」捲簾將軍解了七十二結,軒轅黃帝亦拜了七十二拜,君、臣二人來到了寺廟,由侍者帶領二位進入禪房,只見一位年約十二、三歲的孩童,端然靜坐,於是軒轅黃帝即跪地參見。
軒轅黃帝曰:「敢問尊師,如何脫離生死?」廣成子答曰:「人離色不老,木離火不灰,小心學道,依法受持,必然成道。」軒轅黃帝心中得悟,拜謝師父,作別回宮而去,打道回宮後的捲簾將軍十分氣憤,堂堂萬人之上的黃帝,卻跪拜一位十三歲的小孩,心想明日將你殺了,看你有何威風?
隔日捲簾將軍怒氣沖沖的從皇宮離開,趕到少林寺欲殺廣成子,將軍來到山門口,卻見到寺裡僧眾皆跪地迎接,捲簾將軍向廣成子問道:「你可知,我主性命在何人手?」廣成子曰:「聖上性命在小道手。」捲簾將軍曰:「你性命在何人手?」廣成子曰:「小道性命在將軍手。」捲簾將軍曰:「我性命在何人手?」廣成子曰:「將軍性命在閻君手。」於是將軍又問:「那我可否超脫生死?」廣成子則說:「若你要超脫生死乃要拜師求道。」 捲簾將軍聽了當下大悟,因他對廣成子不敬,也對不起自己的「主子」,因「主子」一心想要求得了脫生死,而沒想到眼前這一位能讓自己「主子」了脫生死的大覺者,而他卻因心生憤怒,欲將廣成子殺死,當下捲簾將軍心生慚愧於是拔劍自刎,謝罪身亡,捲簾將軍當下悔悟正念之心,剎那靈覺覺醒,廣成子亦成為捲簾將軍之師,爾後捲簾將軍成就無上菩提,後由上天封捲簾將軍為護法韋馱菩薩。
藉喻古德成道事蹟,明悟自身亦有這不滅實相「大法」,「祂」能明澈誰能令「祂」成為末世眾生而成就無上菩提,自然會前往追尋,因此「若是野干逐法王」,意旨:懂得如何去尋找自身善知識。
「獅子兒,眾隨後」:
悟得自性本如,無關年齡大小,皆能將宇宙真理流布天地,流傳千古,如:距今三千多年前,一位年僅七歲的項橐,竟是渡化一代先師聖人~孔夫子。一日,孔夫子與他的學生若干人,駕著馬車來到城外,見到一群孩童在路上玩泥巴築土城,馬車到來,這群孩童一一閃避,唯見一童子,安然坐在土城中不動。
子路見狀,停車呵斥曰:孔夫子座車到此,還不快快讓開,此童子依然不為所動,子路惱怒的斥責聲音,引起馬車上的孔夫子注意,孔夫子下馬車一窺究竟,子路回稟孔夫子道:此頑童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老師您馬車到來,竟然佔據道路,不只危險,更不敬尊師,孔子舉手示意,要子路休言,孔夫子親自趨前詢問原由。
童子曰:自古以來,只有馬車繞城而行,豈有拆掉城池,讓馬車通行之理。孔子上下打量孩童,心想:此童子伶俐,聰慧過人,絕非等閒之輩,孔夫子正欲言請教此童子禮節,孰料,孩童先問曰:閣下可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孔子答曰:大名鼎鼎豈敢當,但吾乃是孔子也。
既是大名鼎鼎的夫子,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您可知天上星星有幾顆?孔子被這一問答不出來,孩童接續再問曰:不知星星數量,且請教地上之物,請問地上的房子有多少間?孔子依然無以對應,孩童再提問曰:天文不精,地理不明,此二相不論,那請問您眼上的眉毛有幾根?孔子被這三個問題給問住了,一時對答不出來,正與麼時,孩童忽指孔子玄竅處曰道:止,莫思量,莫測度,星宿、萬象不離自身本如,亦有思量、測度即不是,當下孔子大悟,見此七歲孩童並非尋常人,由衷敬佩,於是拜孩童為師,此孩童不是凡人,他乃是一位大覺者~項橐。
德披天地的黃帝及聖人孔子不因自身權位、名位顯赫而鄙視他人,即使是年僅十三歲的廣成子,與七歲的項橐,試問,若以凡夫之見,漠視眼前這大覺者,豈不錯失求道良機!
的確,俱足圓明覺性大覺者,無關年齡大小,即能引導眾人了悟自性真如,在「妄心」尚未起分別之前,徹悟「無心」真諦,曰為:真如實相,若心存「不思善,不思惡」,一念不生,停止不作用,誤以為即是「無心」,此乃錯知解!須知,萬念皆息非本心,世人將無心與本心,起用以及落入混淆不清,「獅子兒,眾隨後」,真修行者當知,滔滔江水終歸大海,隨緣真如畢竟還之本處,倘若修行意欲悟回心性源頭,切莫逆道而行,唯有緊隨自性真如獅子兒。
「百年妖怪虛開口」:
修行不離人群索居,然~芸芸眾生,必然想法不一,「百年妖怪虛開口」指著,若修行不識自身真如實相,必定落在無明意識打轉,自然爭端四起,世間本來祥和,娑婆世界本是淨土,然而,自身無明擾亂,意識心作祟,藉於怪力亂神,擾亂修道人的心,須知,百年妖怪虛開口,意指,宣揚真理,非關神通變化,若是離開自性真如,而識心作用,雖宣說佛法,卻無關性德妙締,終究依住世法而修,當知,有修、有證,皆為識心作祟,因此,「百年妖怪虛開口」,只因想表達實相妄念,亦如空谷回音,豈能所得。
「三歲便能大哮吼」:
「有道是三歲看小孩,五歲看大人」,常言道:三歲便能了解孩子成長及所學,五歲既知他一生,的確,天性聰慧,根性大利,無關學習,如一位魯鈍的孩兒,長大之後不可能聰穎過人,雖然透過環境歷練,世間經驗洗禮,所營造成就即是世智辯聰,內在慧根,絕非外相知識所能了知。
世人常言:「大器晚成」,大器晚成只能稱謂時不我與,切莫把大器晚成拿來當作安慰言語,小時魯鈍,長大不可能聰穎,相對聰穎過人的孩子,長大之後不會變成魯鈍,所指三歲便能大哮吼,即是年幼之時,理念、行為、做事既已條理十分清楚,未來也不會模糊。「香九齡,能溫席」,三字經裡能見到記載孝順聖賢們的事蹟,年紀輕輕即能知書達理,行事不離良知本覺,如此即是三歲便能大哮吼之真諦。
回列表頁 |
分享這篇文章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