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蘊浮雲空去來 三毒水泡虛出沒
2014-04-30
法身覺了無一物:
    法身即是自性佛、本覺,覺了無一物,潔淨無染、沾染不得的,所以罪性本空,不管行善造惡全然不影響心性,因此與佛性絲毫無關,為何無關?因為祂是無相無物,祂非是對待性的相,就如太陽的光,能自我燃燒,放光明照亮大地,光同照予好人和惡人,醜與美,比如東西很髒亂、惡臭,陽光一照便知髒亂與惡臭的置處,陽光一照花朵,美麗芳香呈現眼前,然而香味、臭味與太陽所散發的光毫無關係,佛性猶如太陽之光,無所不應,卻無對待性。
   若言:「法身覺了無一物」,此明體且沾染不得,亦修不得,若言「悟」既已偏離。當知!悟、想、盜,「悟」是最高的境界,「想」是自己的想法,「盜」是道聽塗說,倘若修行不識自身等覺,以悟修持即是法縛,法身覺了無一物,當知!無一物是本來俱足之光體。
 
本源自性天真佛:
    自性本源,世人自性若未恢復法身覺,自性不等於佛性,眾生的自性是屬性;覺者的自性是天真本覺。自身皆俱天真佛的實相,何謂天真?天真是赤子之心、沒有對待、無分男女、亦無私心或懷憂喪志、恐懼不安。
   若有絲毫在心靈深處游移,則離天性赤子心,舉例:小孩子口中含著棒棒糖,當你伸手要小孩子口中的棒棒糖,當下他心無二念,即刻拿出口中棒棒糖與你分享,心中無有口水的想法,更無衛不衛生的分別。
   藉喻了解天真佛即是赤子之心,萬靈主宰賦予兒女之本覺,本無分別對待、遐思、利益,唯有善良之心,心性圓明的自性是天真佛、赤子之心,一旦落入有思惟對待時,並非天真佛,即是思有邪,曰心魔。當知!佛、魔皆來自心體作用,差別是否正用?
 
五蘊浮雲空去來:
    修行者知曉五蘊皆空,然而五蘊卻空不了?因為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參雜在自身的感觀而入五蘊,色身所感受即入阿賴耶識,祂猶如浮雲,了不可得,卻能儲存在阿賴耶識,例如三十多年前看過一部戲,在因緣情境下,可能劇情內容再度浮現腦海,三十多年前的劇情彷彿是昨天看過一樣,這麼清晰,整個的內容包括那個情節是下大雨、掀開轎門的布簾,裡頭的新娘端莊且善良皆歷歷如新…。
    記憶何故能如是用,當知是八識田能儲存故!無明意識能累積,善也能累積,惡亦能累積,五蘊浮雲來來去去不歇息,亦是眾修行者生生世世不得成就的主因。
    「空去來」三個字道盡:八識田祂能幻化亦能生萬法,雖眼根物相不見了,空性本質不壞,因此,如何令色、受、想、行、識,昇華五氣朝元,此乃修行者精進之處,五氣俱足正氣才能回歸本源,若不能回歸本源六根全在根塵遊戲,何時方能一性圓明,護持本覺。
 
三毒水泡虛出沒:
    此三毒是貪、嗔、癡,修行者對貪、嗔、癡以戒、定、慧修持。然而此「三毒水泡虛出沒」,其義貴於明悟三毒根源出自何性因,當知,自身俱足正氣則邪氣不生,水裡若沒氣就構成不了水泡,「氣」如前言,五蘊成為五氣,三毒則不需用戒定慧修持,智慧俱足之人是不需要持戒,如:自身不犯罪還需要守法?法律對不犯法的人民形同虛設,一個不犯罪的人,心安理得,自身俱足定力,有定力之人必然智慧全湧,智者遇到事一切安然自在,只因行於智慧德行。
    若以修行行以戒定慧再破三毒,則是約束自性本覺流露,實不可為也,然而「三毒水泡虛出沒」,若明白五蘊能護持正氣,邪氣則不入侵性德,放下不正的觀念,三毒水泡自然破滅,寂滅性海方是本源自性天真佛。
回列表頁
分享這篇文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