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二
2015-01-30
常獨行 常獨步 達者同遊涅槃路  調古神清風自高 貌悴骨剛人不顧

調古神清風自高: 
    「調」,它有二個讀音,一個是調(ㄊ一ㄠˊ),一個是調(ㄉ一ㄠˋ),不管談調(ㄊ一ㄠˊ)或是談調(ㄉ一ㄠˋ),終究要了解如何能夠讓神和識合而為一,修行欲調古神,須知!古神本不用調,從亙古以來,祂本無散無亂無缺失過,唯有明白何謂古神不死,認識古神不死才能明白祂的實相。 
    世尊告訴眾弟子「祂」是已開悟的眾生,而眾弟子是未開悟的佛,再慈悲眾弟子,修行當如是「指璞說玉」、「剖璞出玉」,可見美玉絕對在礦石裡,修行若能從自身覓真佛,如覓美玉,須向礦石求,必能萃取美玉來,明白的人相信礦石絕對有美玉,不了解的人,礦石只是把它當作石頭而已。 
    石頭和礦石可一樣嗎?礦石內容物豐富,若經萃取,價值非凡,猶如眾生身,自身亦俱足美玉~「古神」。唯有待自身去提煉它、琢磨它、萃取它,方有機會獲得美玉~「古神」。
    「清風自高」意指,能知的覺性,不因塵境變遷而隨境起生滅,真修者即能了達調古神清風自高。


貌悴骨剛人不顧: 
    末世眾生修行是為了開悟見性,可說是無所不用其計。苦修、守戒,為了圓明實性,費盡心思,用盡方法,為的是讓自己開悟。此無所不用其計,並非是用來設計他人之作,如前言:自身俱足美玉~「古神」,端看修行者當如何提煉、琢磨、萃取而令無明意識識澄體現,因此,去除懈怠,精進修行規範,若覺性不敏,自身必然少有般若,因而精進經典,令自身能生般若之智,修行者若如是修,如是行之,果真無所不用其計,為了讓自己成佛。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布施渡慳貪,持戒渡邪淫,忍辱渡瞋恚,精進渡懈怠,禪定渡散亂,般若渡愚癡。種種的一切修持不都是藉之以法渡盡自身錯誤的行為?的確,修行若為了成就自性菩提,修行受苦、磨練為成佛?實令人敬佩不已!然而,苦修色身受苦,磨練色身受難則是必然,但與自身「古神」毫無相干,何故?身受磨,心受苦,如此只令內在的覺性更不敏,無明意識更頑強,因自性如來藏本是清安、自在、快樂,「祂」無須法則自然湧現,若藉於相上之法,來修自性真如大法,則是本末倒置,逆道而行,豈能證道矣!

 
達者同遊涅槃路:
    眾修行若能豁達明白修行理路,原來真理不在遠方,實相之真就從自身著手,然而從自身當如何著手?就在根、塵接觸下,須知!生活上的觸目遇緣,皆是證得性德的功績,覺者了悟一切相皆是實性,見一切實相,猶如佛國淨土現前,性德被照寰宇,當下無有一相、一物不共沾此性德之光,曰之:達者同遊涅槃路。
 

常獨行,常獨步:
    覺者性光流布寰宇,如「道」不斷湧現,須知!何謂「道」?「行」者是也!道是「去」,意指「虛靈」,虛靈乃是道之不滅實性,「祂」俱足兩儀之實,即能生長萬物,兩儀運動乃是「道」「常獨行、常獨步」之全貌。
    萬物由「道」化育而有,然而萬物原貌者獨一無二,有「偶」即是輪替的開始,然而「道」之兩儀不可當以對待論,此兩儀乃是道的運動,眾生知見落在邪知,因此,理、欲交戰則無關自身之「道」,眾修行者當如何契入自身「真如」,而不再隨相上之境而流浪生死,四方易處?心無罣礙即是「道心」的彰顯,眾修行者若能了達自身明體達用,何嘗不是:「常獨行、常獨步」的寫照?
 
回列表頁
分享這篇文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