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一
2015-04-30
上士一決一切了 中下多疑多不信 但自懷中解垢衣 誰能向外誇精進
但自懷中解垢衣:
欲明白心性本源,如何達到實性?且從「但自懷中解垢衣」敘述,今眾生太過於安逸放任這色身,對修行而言,乃是最大的致命傷,然而為數不少之人,亦藉這色身不斷修行、不斷精進、不斷操練,亦成修行最大的阻礙,前者太過於放逸,後者太過於嚴苛,兩種修行,對生死終究無關,修行若欲識自本心,得先明悟「但自懷中解垢衣」,從自性本處去明白,了悟無明意識之作用力,方能因圓果滿,成就菩提。
然而真正成就無上菩提,沒有所謂跳脫生死,跳脫生死,乃是了脫識心不明的牽纏,眾生性體本來澄澈,由於無明識心覆蓋性體,性德即已幽暗,生死輪迴糾纏不斷,何謂生死,生死並非指投胎轉世為人,年老、捨報、生生世世皆在生、住、異、滅中輪替!若作如是解,又落入滅因斷果。
當知!無明一起,性德既失,內在的喜樂不見,痛苦的心境如排山倒海,吞噬內在的清安、自在,此時既已輪迴在苦海,當無明隨境而消失,心境隨之平靜,如此反覆無常,起起落落,何嘗不是生死輪迴種,修行者當從自身無明意識解垢衣,方能令自身性光流佈十方。
中下多疑多不信:
為何中下多疑多不信?只因德性不足,疑慮皆從無始劫所植入於種性因,此種性由於因緣不足,無始劫來,未曾遇見明師或大德者啟迪,因而內德不明,多疑,疑惑善緣引導,的確,「心」本是無形無相,雖言心能生萬法,然而不識自身本「心」,終究落在識心迷昧,豈能由本「心」正用?因此,中下多疑多不信,是來自亙古以來,覺性未曾醒覺過。
上士一決一切了:
何謂上士?上士是指能跳脫根塵對待,即能跳脫生死輪迴,修行欲要了悟實相,唯有在根塵上不再留戀。當知!相上的留戀,則是在無明行識又覆蓋一層油鏡!而不再留戀,非是絕情,而是不再留戀相上之恩、愛、情、仇,一般而言,大眾對於恩、愛、情、仇,植入八識田裡,成為不滅的種性因,根、塵、境交織,八識田裡種種的不平,由妄念起動,煩惱、妄想如影相隨,如此不得自在之心境,總是牽絆著無明作用。
真修者,若了悟一切塵緣皆為佛因,則在根、塵相應下,圓滿無礙,然而當如何作,方能達到實相?當知!根、塵相應的當下能開蓮花!換言之:切莫落入人情坑。
修行者若能正心正用且正行,亦能轉處不留情,則不被自身人情所束縛!「上士一決一切了」,上上之人,所言所行當下圓滿無餘,不受人情事故的糾纏,恩、愛、情、仇皆為平等,方言上士一決一切了。
誰能向外誇精進:
往外追求的名相、權位之修行,是有條件性,人間的名相、權位,能滿足認相修行之人,而真修者卻不貪圖此名相與權位!何故?識自真如故!
昔日,一位禪師正在禪坐,來了兩位鄰國國王請益佛法,一位是燕王,一位是趙王,燕王、趙王駕臨,禪師依然坐著並未起身接駕,於是燕王問道:請問是法王大呢?還是人王大?禪師說:如果是在人間,人王為大,如果在法中,法王為大,接著趙王曰:是大王為尊?還是法王為尊?禪師曰:大王尊諱多,「諱」即是忌諱,不能讓人直稱他的名號,話不能隨便談、隨意說,違者有殺身之虞。
趙王再曰:請禪師去除名諱說法吧,禪師曰:我佛世尊一稱名號,稱「祂」名號即可罪滅福至,世尊慈悲方便眾生口念阿彌陀佛,稱呼此名號,能離苦得樂。可是大王的祖先卻因名號的忌諱,喚其名號便生嗔怒,令人驚恐不已!禪師再曰:世間尊貴,是相上尊,實與內在性德毫不相干,倘若大限到來,世間最為尊貴的人間王,依然難免去大道悠悠,而自身中的法王尊,則能免去輪迴之苦。
二王聽了之後大悅,頂禮而退,隔天燕王的先鋒大將來到寺中,準備來斥喝禪師慢君之禮,禪師知道先鋒大將到來,出寺門迎接,大將說:昨日你見到二王前來,卻端坐蒲團不起,今日見到我某甲前來,就出來接我,為何呢?禪師曰:如果先鋒大將能像大王一樣的氣度、大量,老納既已無須相迎。
次日有客人聽到將軍訪禪的經過,亦來見禪師,禪師一聽到客人來,禪師又出到更外面來接客人,客人就問禪師:禪師為何離寺之遠,前來相迎?禪師說:你有所不知,上等人來禪床上接,中等人下禪床去接,下等人來就到門外去接,老納不遠而來迎接,只因閣下所須。
從禪宗公案一則中,讓修行更明白誰能向外誇精進,修行唯有契入心性本座,不離自身的寶地才能與王同在。
但自懷中解垢衣:
欲明白心性本源,如何達到實性?且從「但自懷中解垢衣」敘述,今眾生太過於安逸放任這色身,對修行而言,乃是最大的致命傷,然而為數不少之人,亦藉這色身不斷修行、不斷精進、不斷操練,亦成修行最大的阻礙,前者太過於放逸,後者太過於嚴苛,兩種修行,對生死終究無關,修行若欲識自本心,得先明悟「但自懷中解垢衣」,從自性本處去明白,了悟無明意識之作用力,方能因圓果滿,成就菩提。
然而真正成就無上菩提,沒有所謂跳脫生死,跳脫生死,乃是了脫識心不明的牽纏,眾生性體本來澄澈,由於無明識心覆蓋性體,性德即已幽暗,生死輪迴糾纏不斷,何謂生死,生死並非指投胎轉世為人,年老、捨報、生生世世皆在生、住、異、滅中輪替!若作如是解,又落入滅因斷果。
當知!無明一起,性德既失,內在的喜樂不見,痛苦的心境如排山倒海,吞噬內在的清安、自在,此時既已輪迴在苦海,當無明隨境而消失,心境隨之平靜,如此反覆無常,起起落落,何嘗不是生死輪迴種,修行者當從自身無明意識解垢衣,方能令自身性光流佈十方。
中下多疑多不信:
為何中下多疑多不信?只因德性不足,疑慮皆從無始劫所植入於種性因,此種性由於因緣不足,無始劫來,未曾遇見明師或大德者啟迪,因而內德不明,多疑,疑惑善緣引導,的確,「心」本是無形無相,雖言心能生萬法,然而不識自身本「心」,終究落在識心迷昧,豈能由本「心」正用?因此,中下多疑多不信,是來自亙古以來,覺性未曾醒覺過。
上士一決一切了:
何謂上士?上士是指能跳脫根塵對待,即能跳脫生死輪迴,修行欲要了悟實相,唯有在根塵上不再留戀。當知!相上的留戀,則是在無明行識又覆蓋一層油鏡!而不再留戀,非是絕情,而是不再留戀相上之恩、愛、情、仇,一般而言,大眾對於恩、愛、情、仇,植入八識田裡,成為不滅的種性因,根、塵、境交織,八識田裡種種的不平,由妄念起動,煩惱、妄想如影相隨,如此不得自在之心境,總是牽絆著無明作用。
真修者,若了悟一切塵緣皆為佛因,則在根、塵相應下,圓滿無礙,然而當如何作,方能達到實相?當知!根、塵相應的當下能開蓮花!換言之:切莫落入人情坑。
修行者若能正心正用且正行,亦能轉處不留情,則不被自身人情所束縛!「上士一決一切了」,上上之人,所言所行當下圓滿無餘,不受人情事故的糾纏,恩、愛、情、仇皆為平等,方言上士一決一切了。
誰能向外誇精進:
往外追求的名相、權位之修行,是有條件性,人間的名相、權位,能滿足認相修行之人,而真修者卻不貪圖此名相與權位!何故?識自真如故!
昔日,一位禪師正在禪坐,來了兩位鄰國國王請益佛法,一位是燕王,一位是趙王,燕王、趙王駕臨,禪師依然坐著並未起身接駕,於是燕王問道:請問是法王大呢?還是人王大?禪師說:如果是在人間,人王為大,如果在法中,法王為大,接著趙王曰:是大王為尊?還是法王為尊?禪師曰:大王尊諱多,「諱」即是忌諱,不能讓人直稱他的名號,話不能隨便談、隨意說,違者有殺身之虞。
趙王再曰:請禪師去除名諱說法吧,禪師曰:我佛世尊一稱名號,稱「祂」名號即可罪滅福至,世尊慈悲方便眾生口念阿彌陀佛,稱呼此名號,能離苦得樂。可是大王的祖先卻因名號的忌諱,喚其名號便生嗔怒,令人驚恐不已!禪師再曰:世間尊貴,是相上尊,實與內在性德毫不相干,倘若大限到來,世間最為尊貴的人間王,依然難免去大道悠悠,而自身中的法王尊,則能免去輪迴之苦。
二王聽了之後大悅,頂禮而退,隔天燕王的先鋒大將來到寺中,準備來斥喝禪師慢君之禮,禪師知道先鋒大將到來,出寺門迎接,大將說:昨日你見到二王前來,卻端坐蒲團不起,今日見到我某甲前來,就出來接我,為何呢?禪師曰:如果先鋒大將能像大王一樣的氣度、大量,老納既已無須相迎。
次日有客人聽到將軍訪禪的經過,亦來見禪師,禪師一聽到客人來,禪師又出到更外面來接客人,客人就問禪師:禪師為何離寺之遠,前來相迎?禪師說:你有所不知,上等人來禪床上接,中等人下禪床去接,下等人來就到門外去接,老納不遠而來迎接,只因閣下所須。
從禪宗公案一則中,讓修行更明白誰能向外誇精進,修行唯有契入心性本座,不離自身的寶地才能與王同在。
回列表頁 |
分享這篇文章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