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一
2017-01-30
雪山肥膩更無雜 純出醍醐我常納 一性圓通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性圓通一切性:
自性寶地人人俱足,自性寶地雖不增減,然而眾修行者意欲實證「圓通無礙」,於自身本覺得明澈方言圓融十方無障無礙,修行者如何行自身自性圓滿無礙呢?修行者若欲行自性圓融,則不能忽視識心作用體性。
須知,不明自性如來實相者,於「圓通無礙」只是世智辯聰之小慧,文字理解,終究不能了達實相,明明上帝賦予大地眾生自身意識能作能用,無論身為萬物首領~人類,或飛禽走獸,乃至無情草木皆具足「體性」,所指之「體性」乃是天性作用。
一性圓通一切性,假使自身中自性寶地,不透不澈終有所障,則不得圓通無礙,了達一切實相,終究無法與天地萬物共用一個心體。然而明明上帝「體性」,一散十方,於「一性圓通一切性」,乃是了解天性本俱足,如何讓自己俱足之天性回到真如實相之本覺而已!
一法遍含一切法:
常言道:「明師一指」,須知!所指「一法」,即是自性大法作用,過去修行者,以為得受明師一指,既已得大法,殊不知人得「一」為「大」,此「大」曰無有邊界,無有形體,彌漫六合,此大法不離自性本覺妙用,若言「一法遍含一切法」則非從外所學而得之,因有所學皆落入有為法,永嘉大師曰:「絕學無為閒道人。」
真修者悟得欲修一乘,不得捨法亦不可執法,因修行者明悟一心十法界之理,即是由「心」變現出萬相,只因「心識」不澄澈,即落入法界輪轉不息,試想,修行者已然明白其理,況且真修者焉有不明之理?自然於「一法遍通一切處」更能了然於自身心也!
若言是「一法」為「大」?還是「十法」為「真理」?其實二者皆屬實相,何以故?因果不滅故,如是種性因,方有諸種性,眾生無明行識植因時,疏忽未來果報受,眾生不明吾人本心,即是「一法遍含一切法」之可畏!
如禪宗公案:一日,趙州和尚請教南泉禪師,『知有的人究竟歸向何處呢?』南泉禪師回答:『下山到村莊中做一頭水牛好了。』趙州和尚向南泉禪師道謝啟迪之恩,南泉禪師道曰:『昨夜三更月到窗。』讚嘆趙州和尚徹悟「心存有」即是受法束縛。
此時一放下「知有的心」「一法」即歸本心,止住輪迴種!而「昨夜三更月到窗」,更加說明自身「大法」作用,不著蹤跡,亦無相可得,因當下正心起作用,無關過去經驗,乃是自身能覺的「真知」,反射自然性之流露,倘若世人執著眼前根、塵、境,即落在「有知」、「有相」、「有見」之分別,因此,「昨夜三更月到窗」,讚賞趙州和尚悟性過人。
常言道:分分秒秒皆成為過去式,然~世人卻與無常常相應,殊不知,明悟自身心性大作用,方是明悟修持心性不二法。於過去、現在、未來皆能相通,用之無礙,如是修行者曰:行之「大法」。
「大法」猶如「道」,祂遍含一切法,長養萬物,運行星宿萬相,貫通宇宙真理實相,眾修行者倘若不明白「大法」實相意,當無明識心起念,即有所為,即落有為心,亦被「法、相」所束縛,口中雖言放下,意欲捨法,反倒最執著諸法,愈是放不下,原因何在?因為不明自身體性泰然即是「大法」,「祂」無時無刻上演實相,然而妄念不歸正心所用,因此,眾生雖俱足如來智慧德性,「心」卻葬於無明行識,因此,六道往返不斷。
反觀一位覺者已知「道」之始末,洞悉因緣果報,順應不違反自然,不落罪過;而眾生則反之,因不能了達真如實相,即落在有為作用,行無明意識,如是修行者,終不得「一性圓通一切性」,因自身中這「大法」作用終不得明澈也。
如趙州和尚請教南泉禪師,知有之人,究竟歸向何處,言下趙州和尚即能頓悟,頓悟此句,「下山到村莊做一頭水牛」,因為執有即是痛苦的開始,眾生因為執有一切相,所以苦在一切相,又用一切法破除一切相,起「法」破「相」,如是「法」中作用,自身大法,卻不曾自然流露於一切處。
雪山肥膩更無雜:
自性菩提,潔淨無雜,充滿輕安、自在、快樂,無量無邊寬廣,智慧廣大無邊,因此用「肥膩」二字來形容能成就佛果之種性因,顆顆晶瑩、顆顆剔透、顆顆飽滿,唯看修行者如何使自身覺性菩提顯露,早日成就菩提。觀見一切眾生活在理欲交戰,生活在無明意識對待中,則不能契入自身靈山,更契入不了純然無雜、無染之雪山。
眾生心處在識心分別、雜亂不堪當中,在雜亂遍佈荊棘之處,亦是瓦礫遍地,試想欲要栽種蓮花,如何栽種蓮花呢?若以雪山肥膩更無雜來形容自性寶地,雪山乃冰冷之地,如一位智者自性充滿冷靜,冷靜之者自身常處在清安、自在、快樂實相。反之,眾生心意紛飛,痛苦常罣於心頭,終究不見自身潔淨雪山。
純出醍醐我常納:
甘露泉源來自自性寶地,常住心性靈山處,不斷湧出泉源,唯有自性本覺澄澈者,方能契入「純出醍醐我常納」之實相,常言道:「真我」,此「真我」早已俱足醍醐作用,即能灌溉自身無明眾生,亦能利益周邊之人,廣大乃至無量無邊大能,利益大地蒼生。
然而,「純出醍醐我常納」則非能以法相傳也!如禪宗公案:臨濟禪師開示弟子道:「我入滅後,你們不可將正法眼藏也隨著滅卻!」這宛如遺言的話令弟子們惶惑不已,其中惠然禪師便代表眾弟子們回答說:「身為弟子的我們,怎敢將老師的正法眼藏滅卻!」
臨濟禪師頷首笑問:「那麼,假如有人問起:道,是什麼?你們要如何回答?」「喝!」惠然禪師聲震如雷,這是臨濟禪師一向教導學人的方法。然而臨濟禪師卻頗為失望地說:「誰能想像,我的正法眼藏,以後將要在這些大喝之聲中滅卻!真是令人傷心!」說完,就坐在法座上端然而寂了。
傷心而又不解的惠然禪師既像自言自語也像詢問般地說:「老師平時對來訪者都大喝一聲,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學老師的樣子也大喝一聲呢?」「我吃飯你們不能當飽,我死你們也不能代替。」咦!臨濟禪師突然又活過來了!
惠然禪師急忙跪下叩著頭說:「老師!請原諒,請留下多給我們教導。」臨濟禪師大喝一聲,說:「我才不給你們模仿!」說畢,就入滅了,這次是真正入滅了。
的確!自身性德非法可傳可喻,若以「雪山肥膩更無雜」和「純出醍醐我常納」是相關性之實性,眾修行者若未契入「雪山肥膩更無雜」,自身醍醐豈能流露乎?如何使自己「純出醍醐我常納」?
唯有自身中之「大我」正用真性,使自性如來隨順一切自然,此自然實性亙古以來不曾缺失、斷滅,於真性真用即了達回至「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如是大法、大作用力,才能使自身真理實相明悟,且貫通一性圓明實相!
一性圓通一切性:
自性寶地人人俱足,自性寶地雖不增減,然而眾修行者意欲實證「圓通無礙」,於自身本覺得明澈方言圓融十方無障無礙,修行者如何行自身自性圓滿無礙呢?修行者若欲行自性圓融,則不能忽視識心作用體性。
須知,不明自性如來實相者,於「圓通無礙」只是世智辯聰之小慧,文字理解,終究不能了達實相,明明上帝賦予大地眾生自身意識能作能用,無論身為萬物首領~人類,或飛禽走獸,乃至無情草木皆具足「體性」,所指之「體性」乃是天性作用。
一性圓通一切性,假使自身中自性寶地,不透不澈終有所障,則不得圓通無礙,了達一切實相,終究無法與天地萬物共用一個心體。然而明明上帝「體性」,一散十方,於「一性圓通一切性」,乃是了解天性本俱足,如何讓自己俱足之天性回到真如實相之本覺而已!
一法遍含一切法:
常言道:「明師一指」,須知!所指「一法」,即是自性大法作用,過去修行者,以為得受明師一指,既已得大法,殊不知人得「一」為「大」,此「大」曰無有邊界,無有形體,彌漫六合,此大法不離自性本覺妙用,若言「一法遍含一切法」則非從外所學而得之,因有所學皆落入有為法,永嘉大師曰:「絕學無為閒道人。」
真修者悟得欲修一乘,不得捨法亦不可執法,因修行者明悟一心十法界之理,即是由「心」變現出萬相,只因「心識」不澄澈,即落入法界輪轉不息,試想,修行者已然明白其理,況且真修者焉有不明之理?自然於「一法遍通一切處」更能了然於自身心也!
若言是「一法」為「大」?還是「十法」為「真理」?其實二者皆屬實相,何以故?因果不滅故,如是種性因,方有諸種性,眾生無明行識植因時,疏忽未來果報受,眾生不明吾人本心,即是「一法遍含一切法」之可畏!
如禪宗公案:一日,趙州和尚請教南泉禪師,『知有的人究竟歸向何處呢?』南泉禪師回答:『下山到村莊中做一頭水牛好了。』趙州和尚向南泉禪師道謝啟迪之恩,南泉禪師道曰:『昨夜三更月到窗。』讚嘆趙州和尚徹悟「心存有」即是受法束縛。
此時一放下「知有的心」「一法」即歸本心,止住輪迴種!而「昨夜三更月到窗」,更加說明自身「大法」作用,不著蹤跡,亦無相可得,因當下正心起作用,無關過去經驗,乃是自身能覺的「真知」,反射自然性之流露,倘若世人執著眼前根、塵、境,即落在「有知」、「有相」、「有見」之分別,因此,「昨夜三更月到窗」,讚賞趙州和尚悟性過人。
常言道:分分秒秒皆成為過去式,然~世人卻與無常常相應,殊不知,明悟自身心性大作用,方是明悟修持心性不二法。於過去、現在、未來皆能相通,用之無礙,如是修行者曰:行之「大法」。
「大法」猶如「道」,祂遍含一切法,長養萬物,運行星宿萬相,貫通宇宙真理實相,眾修行者倘若不明白「大法」實相意,當無明識心起念,即有所為,即落有為心,亦被「法、相」所束縛,口中雖言放下,意欲捨法,反倒最執著諸法,愈是放不下,原因何在?因為不明自身體性泰然即是「大法」,「祂」無時無刻上演實相,然而妄念不歸正心所用,因此,眾生雖俱足如來智慧德性,「心」卻葬於無明行識,因此,六道往返不斷。
反觀一位覺者已知「道」之始末,洞悉因緣果報,順應不違反自然,不落罪過;而眾生則反之,因不能了達真如實相,即落在有為作用,行無明意識,如是修行者,終不得「一性圓通一切性」,因自身中這「大法」作用終不得明澈也。
如趙州和尚請教南泉禪師,知有之人,究竟歸向何處,言下趙州和尚即能頓悟,頓悟此句,「下山到村莊做一頭水牛」,因為執有即是痛苦的開始,眾生因為執有一切相,所以苦在一切相,又用一切法破除一切相,起「法」破「相」,如是「法」中作用,自身大法,卻不曾自然流露於一切處。
雪山肥膩更無雜:
自性菩提,潔淨無雜,充滿輕安、自在、快樂,無量無邊寬廣,智慧廣大無邊,因此用「肥膩」二字來形容能成就佛果之種性因,顆顆晶瑩、顆顆剔透、顆顆飽滿,唯看修行者如何使自身覺性菩提顯露,早日成就菩提。觀見一切眾生活在理欲交戰,生活在無明意識對待中,則不能契入自身靈山,更契入不了純然無雜、無染之雪山。
眾生心處在識心分別、雜亂不堪當中,在雜亂遍佈荊棘之處,亦是瓦礫遍地,試想欲要栽種蓮花,如何栽種蓮花呢?若以雪山肥膩更無雜來形容自性寶地,雪山乃冰冷之地,如一位智者自性充滿冷靜,冷靜之者自身常處在清安、自在、快樂實相。反之,眾生心意紛飛,痛苦常罣於心頭,終究不見自身潔淨雪山。
純出醍醐我常納:
甘露泉源來自自性寶地,常住心性靈山處,不斷湧出泉源,唯有自性本覺澄澈者,方能契入「純出醍醐我常納」之實相,常言道:「真我」,此「真我」早已俱足醍醐作用,即能灌溉自身無明眾生,亦能利益周邊之人,廣大乃至無量無邊大能,利益大地蒼生。
然而,「純出醍醐我常納」則非能以法相傳也!如禪宗公案:臨濟禪師開示弟子道:「我入滅後,你們不可將正法眼藏也隨著滅卻!」這宛如遺言的話令弟子們惶惑不已,其中惠然禪師便代表眾弟子們回答說:「身為弟子的我們,怎敢將老師的正法眼藏滅卻!」
臨濟禪師頷首笑問:「那麼,假如有人問起:道,是什麼?你們要如何回答?」「喝!」惠然禪師聲震如雷,這是臨濟禪師一向教導學人的方法。然而臨濟禪師卻頗為失望地說:「誰能想像,我的正法眼藏,以後將要在這些大喝之聲中滅卻!真是令人傷心!」說完,就坐在法座上端然而寂了。
傷心而又不解的惠然禪師既像自言自語也像詢問般地說:「老師平時對來訪者都大喝一聲,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學老師的樣子也大喝一聲呢?」「我吃飯你們不能當飽,我死你們也不能代替。」咦!臨濟禪師突然又活過來了!
惠然禪師急忙跪下叩著頭說:「老師!請原諒,請留下多給我們教導。」臨濟禪師大喝一聲,說:「我才不給你們模仿!」說畢,就入滅了,這次是真正入滅了。
的確!自身性德非法可傳可喻,若以「雪山肥膩更無雜」和「純出醍醐我常納」是相關性之實性,眾修行者若未契入「雪山肥膩更無雜」,自身醍醐豈能流露乎?如何使自己「純出醍醐我常納」?
唯有自身中之「大我」正用真性,使自性如來隨順一切自然,此自然實性亙古以來不曾缺失、斷滅,於真性真用即了達回至「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如是大法、大作用力,才能使自身真理實相明悟,且貫通一性圓明實相!
回列表頁 |
分享這篇文章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