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三
2017-09-30
法東流  入此土  菩提達摩為初祖  六代傳衣天下聞  後人得道何窮數
    達摩祖師原本是南天竺香至王的三王子,貴為三王子的達摩祖師自幼天資聰慧,父王極為讚賞,認為達摩祖師也就是當時的剎帝利菩提多羅若能繼承王業,將來必能造福全國子民,百姓得安樂。
    於是立他為嗣子,但嗣子在過去多為嫡長子,理當要由大王子繼承王位才對,這也讓大王子與二王子心生不滿,雖是親兄弟卻萌生殺意,從大王子爭奪王位,不惜殺害親兄弟,世人被權力、名位二相所駕馭,由無明吞噬良知良能,縱古觀今看過多少英雄豪傑,發願救渡黎民蒼生,在戰場上誓死效忠,最後等君王一統天下後,本應該實現對天對地對自己承諾,為忠臣封官進祿,然而等到亂世平定,卻為了權力財富,迷失自我,斬殺功臣的有劉邦殺韓信、樊噲,勾踐殺文種,弒殺兄弟的有曹丕。
    彌勒祖師偈曰:
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謀,樊噲救主難,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
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箭,
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
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三寸氣斷了,拿只那個辦。

    歷史寫實驗證,今生建立在相上之努力,縱然得到再大權力、財富,終究一場空。唯有自身性德功,方是千秋萬世不滅之功德,如六祖大師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性德建立在良知彰顯,而非權位、財富多寡,明悟心地本源,乃是最尊貴,最富有之人,然而世人迷昧於相上,因而捨本逐末,殊不知在「貪嗔」二因起,已為自己植下無邊無際輪迴種。
    話說回大王子萌起殺意,但一直等不到機會,終於有次三王子去森林散心,走著走著,突然周遭起了大霧籠罩四方,三王子一時迷失方向。
    此時見到一位老者在一棵大樹下打坐,於是三王子便問:「老伯這裡是哪裡?」老者對曰:「對你來說,這是陌生的地方,就算告訴你,你知道也等於不知道。」王子說:「我怎麼會不知道呢?這裡是我的國土,我將來要繼承王位,只是一時起霧才迷失方向,願請老伯指點方向!」老者對曰:「繼承王位?你對即將發生的事都還不清楚,將來的事你能肯定?我看你還是隨遇而安吧!」
    王子笑一笑,就往迷霧中走了,走了幾分鐘後撥開一片草叢,老者還是坐在他面前。王子驚問:「你在這裡做什麼?」老者對曰:「我在等你。」王子問:「可是我又不認識你。」老者對曰:「但是我認識你。我知道你過去、將來,每分每秒我都瞭若指掌。」
    王子笑著說:「好!遠的不說,待會會發生什麼事。」老伯對曰:「必遇凶險,九死一生。」王子笑著說:「然後呢?」老者對曰:「跟我一樣一坐九年。」王子有些生氣說:「你到底是誰,怎麼盡對我胡言亂語?」老者對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王子頓時發現霧不見了,回過頭來老者也不見了。三王子森林之行猶如是海市蜃樓之際遇,但若以相上知見,的確只是落在幻滅認知,一位大覺者能在妄相中明悟,隨緣真如乃是來自不變真如之作用,如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之義。
    禪偈曰:「化人問幻士,谷響答泉聲,欲達吾宗旨,泥牛水上行。」猶如識與真如對話,明明妄心與真心皆是同樣那顆能作用之心,卻因無明行識作妄,看不清明鏡中的自己,只因自己身陷霧中,無法自拔,眾人身陷霧中,皆因妄心而起,然~妄心不能打死,亦不可由妄心為所欲為,因妄心即是妄心,妄心即是分別對待,喜怒哀樂、痛苦折磨從中受,但眾人受妄心作亂之苦,試問:果真有苦之實否?
    實無也,何故?眾人識心作祟故!須知!妄心真心乃是同一心地,非要說有所不同,則在心念質地的作用而不同,因不識真如起用,乃來自天性之道,天性本質乃至真、至善、至美,而世人只能見到相上利益及個人喜好與貪婪,而在相上起了非分之求,在潛意識裡亦起了無明,無明一起,造因成果,皆是輪迴開始,因此,唯有回到最單純之心,方能行四正觀,一念覺而後念念正覺。好比南轅北轍,都是同一馬車,同一條路,只因方向相反終究到不了目的地。
    回到故事中:等霧散去後,見到隨從四處尋找三王子,隨從急忙告訴三王子快快回去,父王得怪病,命在旦夕,三王子得知父王病危,即跳上隨從準備來的馬匹上,駕馬急奔皇宮,突然十多位刺客從樹林殺出,三王子跳下馬,徒手與他們刀槍搏鬥,雖然三王子武藝驚人,個個都不是他對手,但他只想立刻趕回宮,所以趁亂中又跳上馬狂奔回宮了。
    父王的病情詭異,朝廷御醫全束手無策,三位王子只好找來當時最具德行的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前來,般若多羅尊者一看到便知道是「因果」所至,乃向香至王的無形業障說了幾句話,聲音極小,即使旁人在側豎起耳朵,依然不得聽聞,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父王當下病情痊癒,行、立、坐、臥不異常人,三位王子見父王康復,向智者行禮致意。
    香至王龍心大悅,賜予世界最珍貴的夜明珠,般若多羅尊者笑而問王子們:「諸位王子,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比它珍貴呢?」大王子、二王子:「世上沒有東西比它更珍貴了,只有智者您的德性才配擁有它。」智者問三王子:「那你呢」?
    一段流垂千史的偈就出現了:
此是世寶,未足為上。於諸寶中,法寶為上。
此是世光,未足為上。於諸光中,智光為上。
此是世明,未足為上。於諸明中,心明為上。
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
光辨於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
既知是珠,即明其寶。若明其寶,寶不自寶。
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
寶不自寶者,要假智寶以明法寶。
然則師有其道,其寶即現。眾生有道,心寶亦然。
  
    此偈說明寶珠無法照耀自己,換言之,外相之物無法彰顯內德之光,修行者若不識自身明珠,只是一昧的做表面功夫,哪怕做的再精進,令色身再像修行人,內德不足,徒勞無功,而真正具有內德之人,本就有一顆般若明珠在心中,此明珠不假外修,不分晝夜常放光明,既可照耀自己,更可照耀大千世界,心中智寶方是最珍貴。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一聽,便知將來衣缽繼承給誰了,但因時機未俱足,因此便微笑離去,後來因緣俱足,三王子便出家去了,繼承二十七代祖般若多羅尊者衣缽,成為眾所皆知的二十八代祖菩提達摩。所謂「衣缽」是給眾人看之信物,祖師乃以心心相傳,自古不滅之心燈,才是真正信物,心燈信物,不只祖師們有,眾人自身亦不缺少此「心燈」,只是大多數人別說自身心燈點不亮,甚至連想去明悟自身心之動機皆未然也,如是之者,終究紅塵打滾,無明雪球越滾越大,只怕有因緣可找,也找不著大雪球下的那盞心燈了。
    「菩提達摩為初祖」已明心見性的達摩祖師深知天命傳承,「道」將東遷,因此帶著衣缽,來到中國,把心法帶進東土,讓「道」重新在東土弘揚,如「六代傳衣天下聞」,才能將這個心燈代代相傳,將道推展開來,雖言「道」延伸迅速,然~歷代祖師用多少心血,受過多少苦難,方能明悟道之實性。
    所有祖師們心願皆相同,如「法東流。入此土」。不只希望佛法能傳入東方,更是要將「心法」傳入每個人心中,流入你我的「心地」,令心地發明實相,反觀眾修行,若只做做表面功夫,佛像打坐,修行者亦學打坐,卻不知為何打坐,於「後人得道何窮數」便是空談,因為永遠體會不到點亮心燈究竟義是何性?世人又將如何與諸佛共用心體,契入如來心境呢?
 
回列表頁
分享這篇文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