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覺了 如來禪 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裡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2014-06-30
頓覺了,如來禪:
「頓覺了」是當下明悟本來,非以「修」明悟本來,當知!真如實相,並非以修能了悟!「了」字它代表是無餘之意,如「有餘涅槃、無餘涅槃」,例如除法,八除三有餘數叫有餘,八除以四沒有餘數叫無餘,「有餘涅槃」即是尚有業還未了,未了的業必定要再去圓滿,輪迴之門因此而開。「無餘涅槃」則是一切圓明,如九除以三餘零曰:「無餘涅槃」,菩薩會再來世間乃是乘願並非乘業而來,而是為推動道的巨輪而來,諸佛菩薩皆是無餘涅槃。
「頓覺了。如來禪」,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例如:禪宗公案對話皆是答非所問,學僧曰:「你會佛法嗎?」禪師答:「我會打鼓」,跟回答問題都沒關係,倘若不能了解禪師禪中之意,理則不能豁達。
六度萬行體中圓:
六度萬行即是六度般若,亦是六根圓通,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接觸色塵當下圓滿,「六度萬行體中圓」,六根接觸色塵的當下,皆要讓它蓮花朵朵開,反之,根、塵相對,即落在意識分別,殘害自身的慧命,須知皆是被一時無明所殘害,修行者,修六度萬行得先明悟此理,方能體中圓。
「體中圓」曰:如來實相的本體,祂能作用且沒有缺陷,不偏不倚,沒有缺陷為圓,圓是最難攻的,因為它沒有著住點,例如:圓體容易滾動,卻不容易駕馭,圓體圓明活潑,它是完全不會被罣礙。六度萬行得先了解「體中圓」,若不能明白圓的實相,則不能達到究竟圓滿次第。
夢裡明明有六趣:
六趣指六道輪迴,覺性若不醒,實相難明澈,菩薩為真醒,祂無異與光體同在,世人有色身,哪怕在講話恐怕言夢中話,覺性醒著的人,他是完全沒有迷昧良知良能,藉用「貪嗔二字當下悟」一語,貪與嗔是心性黑暗的根源,亦是能量的轉換,令其惡反為正。然而外在的貪嗔癡要改則易,如發脾氣,心生貪念,若以持戒,必能導正其妄念,然而潛在意識的「貪嗔」,絲毫無知無覺,因為它不著於相上,卻顯露於妄心中。
菩薩亦有「貪、嗔」,祂貪眾生俱足不滅實性,成就無上菩提,可以離苦不要再輪迴,此「貪」是企圖,有企圖心就有推動力,亦是菩薩往返人間不斷的因緣。菩薩亦「嗔」,如怒目金剛,對於冥頑不化,心性殘暴之眾生,「嗔」則是降伏乖張之眾生,此「嗔」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凡不是為自己或有利可圖,皆為正能量。一般而言要達到無私的作用,即是菩薩行。
而眾生心識是累劫的塵沙無明、見思惑,菩薩亦有塵沙無明,而祂的因素是因為罣礙眾生不能成佛,菩薩塵沙無明就是為了眾生,菩薩不以愛為根本而來人世,祂不為自己的愛欲而來,善念企圖才能俱有動力,正念的企圖心成就聖業,凡夫的貪也是從如來藏產生作用,世人貪享受榮華富貴,只是欲念欲求,貪是一個形容詞,難道貪就是一個定位嗎?不,它不是定位,它是形容詞並非定位,有錢沒有錢叫定位,「貪」則是形容詞,因為貪它包含很廣,此二字,「貪、嗔」則是動力,此動力即能轉換正能量。例如「愛」也是動力,只要是正面的「愛」方能產生動能,如菩薩法愛眾生,力量一產生眾生皆有福。
「夢裡明明有六趣」,六道輪迴,俱足「果報、享福」二因,輪迴定業方能成立,如受難是惡業,行善者是享福,福報之人不需高興,受苦之人亦無需太傷悲,因這一次皆因而成果,人生在世,苦、樂參半,看似享福,其苦又有誰人知?看似受苦,苦中之樂亦是眾人難解其境。世人處於「夢裡明明有六趣」,受一切報時沒有拒絕的能力,直到報盡後方能「覺後空空無大千」。
覺後空空無大千:
當業報漏盡,方知皆是過往雲煙的幻相,覺者了然道的演化,因此不受境縛,大千世界如視窗一般,螢幕所顯現影相,依世人所編織的戲劇而演,劇本結束,戲亦終止,修行者若能如是看待生命意義,必然能為自己寫出生命的光輝,照耀慧命之實證。
「頓覺了」是當下明悟本來,非以「修」明悟本來,當知!真如實相,並非以修能了悟!「了」字它代表是無餘之意,如「有餘涅槃、無餘涅槃」,例如除法,八除三有餘數叫有餘,八除以四沒有餘數叫無餘,「有餘涅槃」即是尚有業還未了,未了的業必定要再去圓滿,輪迴之門因此而開。「無餘涅槃」則是一切圓明,如九除以三餘零曰:「無餘涅槃」,菩薩會再來世間乃是乘願並非乘業而來,而是為推動道的巨輪而來,諸佛菩薩皆是無餘涅槃。
「頓覺了。如來禪」,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例如:禪宗公案對話皆是答非所問,學僧曰:「你會佛法嗎?」禪師答:「我會打鼓」,跟回答問題都沒關係,倘若不能了解禪師禪中之意,理則不能豁達。
六度萬行體中圓:
六度萬行即是六度般若,亦是六根圓通,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接觸色塵當下圓滿,「六度萬行體中圓」,六根接觸色塵的當下,皆要讓它蓮花朵朵開,反之,根、塵相對,即落在意識分別,殘害自身的慧命,須知皆是被一時無明所殘害,修行者,修六度萬行得先明悟此理,方能體中圓。
「體中圓」曰:如來實相的本體,祂能作用且沒有缺陷,不偏不倚,沒有缺陷為圓,圓是最難攻的,因為它沒有著住點,例如:圓體容易滾動,卻不容易駕馭,圓體圓明活潑,它是完全不會被罣礙。六度萬行得先了解「體中圓」,若不能明白圓的實相,則不能達到究竟圓滿次第。
夢裡明明有六趣:
六趣指六道輪迴,覺性若不醒,實相難明澈,菩薩為真醒,祂無異與光體同在,世人有色身,哪怕在講話恐怕言夢中話,覺性醒著的人,他是完全沒有迷昧良知良能,藉用「貪嗔二字當下悟」一語,貪與嗔是心性黑暗的根源,亦是能量的轉換,令其惡反為正。然而外在的貪嗔癡要改則易,如發脾氣,心生貪念,若以持戒,必能導正其妄念,然而潛在意識的「貪嗔」,絲毫無知無覺,因為它不著於相上,卻顯露於妄心中。
菩薩亦有「貪、嗔」,祂貪眾生俱足不滅實性,成就無上菩提,可以離苦不要再輪迴,此「貪」是企圖,有企圖心就有推動力,亦是菩薩往返人間不斷的因緣。菩薩亦「嗔」,如怒目金剛,對於冥頑不化,心性殘暴之眾生,「嗔」則是降伏乖張之眾生,此「嗔」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凡不是為自己或有利可圖,皆為正能量。一般而言要達到無私的作用,即是菩薩行。
而眾生心識是累劫的塵沙無明、見思惑,菩薩亦有塵沙無明,而祂的因素是因為罣礙眾生不能成佛,菩薩塵沙無明就是為了眾生,菩薩不以愛為根本而來人世,祂不為自己的愛欲而來,善念企圖才能俱有動力,正念的企圖心成就聖業,凡夫的貪也是從如來藏產生作用,世人貪享受榮華富貴,只是欲念欲求,貪是一個形容詞,難道貪就是一個定位嗎?不,它不是定位,它是形容詞並非定位,有錢沒有錢叫定位,「貪」則是形容詞,因為貪它包含很廣,此二字,「貪、嗔」則是動力,此動力即能轉換正能量。例如「愛」也是動力,只要是正面的「愛」方能產生動能,如菩薩法愛眾生,力量一產生眾生皆有福。
「夢裡明明有六趣」,六道輪迴,俱足「果報、享福」二因,輪迴定業方能成立,如受難是惡業,行善者是享福,福報之人不需高興,受苦之人亦無需太傷悲,因這一次皆因而成果,人生在世,苦、樂參半,看似享福,其苦又有誰人知?看似受苦,苦中之樂亦是眾人難解其境。世人處於「夢裡明明有六趣」,受一切報時沒有拒絕的能力,直到報盡後方能「覺後空空無大千」。
覺後空空無大千:
當業報漏盡,方知皆是過往雲煙的幻相,覺者了然道的演化,因此不受境縛,大千世界如視窗一般,螢幕所顯現影相,依世人所編織的戲劇而演,劇本結束,戲亦終止,修行者若能如是看待生命意義,必然能為自己寫出生命的光輝,照耀慧命之實證。
回列表頁 |
分享這篇文章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