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想修行但又不懂佛法,應當如何下功夫呢?
懂佛法與修行無關,因為佛法懂得再多,卻行不出來,佛法依然是佛法,自身的方法還是方法,世人用慣了自己的方法則難用佛法,何謂佛法?自身中這不偏不倚、天性的流露即是佛法,世人用慣了自己的方法,所以過著眾生的生活方式,因此,自身本俱足的大法卻不肯用,亦用不出,因而往外去尋找佛法來套上自性真如,豈能了達自身如來的自然性?所以如何下功夫呢?只要恢復善良的心,良知的本覺,切莫用心計較,當下良知顯現。
請問修行的目的是要證得果位嗎?
這是有目的的想法,此想法再精進去行深,最多只能修到阿羅漢,或者辟支佛,或者修為菩薩,然~真正的入地菩薩,早已不在證得果位這稱號,何故?眾生與菩薩皆為幻化故,當知!那只是一個名稱而已,修行是把自己不正的行為導之以正,因為世人自身俱足道的實相,又俱足了萬靈主宰的智慧德性,本不用修,只要恢復自身本來即可,沒有一個所謂果位可修。
請問修行須具備哪些基本的正確觀念?
心存良善即是正確觀念,倘若用一個法想要去修行,那是了不可得的,修行當要明白自身當中本俱足成佛的種性因,因此恢復到赤子之心即是正確觀念。
曾聽聞: 五氣朝元,請問何謂「五氣朝元」?
五氣朝元即是五蘊色、受、想、行、識,所還之正氣,而成五氣,五氣一正自然朝元,由於這色、受、想、行、識不清、不透,因而成為五蘊,五蘊要是不空,不空的五蘊即是濁亦是眾生生死輪迴的基因,換言之即是因果的元素,眾生落在因果元素當中,就是受了五蘊所拘。
倘若自身當中的五氣朝元,這五蘊既已明澈,五氣要在五蘊澄澈之後,才能回到自身中的真如,色、受、想、行、識不再受相上、利益、權位、妄念,還有不正的妄為所驅使,方能達到五氣朝元,而這五氣朝元諸佛菩薩早已澄澈,而眾生只有這五蘊覆蓋真如。
請問什麼是修行?又為何要修行?
觀念不正才要修行,觀念一正無須修行,所以為何要修行?因為行為有偏差,天地萬物沒有一物,出世就要修的,因為俱足了祂的本如,有壞才要修,相上之物,本是成住壞空,當相上之物已壞,其生命亦盡,若欲要修,未必能回復原本之初;靈性不用修,亦修不得。
當知,祂不善不惡,無生無滅,圓滿無缺,奈何靈性注入色身,受五蘊所拘,感官思惟所駕馭,因而行為偏差,植下因果不斷,導致六道往返不已。驚覺人生波折不斷,因而以修行當之解脫這因果枷鎖。
孰知?罪性本空,本來的實性豈會受外緣、外因,而變異覺性。因此,真修行非在相上,乃是在於觸目遇緣的當下。因此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觀念一正,一切就為正行,修行不能明白錯誤的觀念,即是種性邪的起因,又將如何能超然無明意識行深?
當要知道觀念不正就要導之以正,曰之為「修」,明白清楚,當下可「行」,兩者合而為一,叫做導之正確觀念即行之而正。
人家說修行要有一個道場來讓自己行功了願,請問修行的道場去哪裡找?
所有的道場皆是鋼筋水泥建造出來的相,破壞所有的屋簷、牆壁、樑,找不到所謂道場兩個字,所以道場不在相上,道場不在一切處,要明白道場就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根對塵當下,面對妻恩、子愛、父母、事業、朋友及身邊的人,天地萬物,有情、無情皆是自己所關懷的對象,那才是自身當中真正道場,落在相上尋找道場,那只是圖個名相而已,因此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真正的實踐,那才是吾人的真道場。
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請問福德與功德之差別?
福德是來人世間所受到的利益及福報,可以「享受」的乃是前世或在這一世行善,如:鋪路、造橋、齋僧、供養無數,曰:為福德,福叫做福報,又因行得正,又曰:福德正,在氣天界有神祇曰:福德正神,由於在世間,行善積德,功果福報極大,因此證得福德正神一職,福德正神因為祂行的正善,因此亦成正神。
當知,自身亦有一位福德正神,自身福德正神即是不滅性宮之作,此作用能成就功績亦是性德彰顯,此功績不止在於佈施方面立功,於內在的性德裡更須行深,內在的性德讓祂彰顯,必定要了解何謂「根本無明」及「始無明」,使祂正作用方能啟動自身自性本如,當知!若能如是作,乃是功夫了得,功夫了得之人方能謂之:見性是功,平等是德,亦是真功德。
世人把福德與功德合而為一而說,是屬偏見,不能了解內在有個根本無明及始無明,怎能讓祂回歸本位,因此明白了內在性德方能談到功德,事實上功德與福德差異甚大,福報有時盡,而功德是能建造自身千秋萬世的聖德,而世人只落在福報享福多少年,卻不能建造內在的功德,實為惋惜,功德在人世間不只可以用,又能成就無上菩提,唯有功德俱足方能成為西方糧。
常言道:一念一輪迴。是不是就不可起念,以免墮輪迴之苦?
非也,起念乃是正常,念起只要能了解正念正行,此輪迴則是法輪常轉,倘若止住了念頭,自身當中的法輪也就止住,所以輪迴不一定是受苦,心念不正才是真正痛苦的種性因,因此,要讓自己自身當中的法輪常轉而不是止住一切念頭不作用。
無明為一切苦之根源,修行該如何才能將無明去除?
無明並非一定是苦,會苦是因為見不到自身當中的光明,所以停留在黑暗當中受苦,要明白何謂是苦?苦是苦在於心隨一切境所轉,人為什麼會受一切境所轉呢?是因為心不明,倘若心能明,也沒有所謂苦的根源,修行「如何將無明去除呢?」
無明不能去除,因為去之不得,無明祂可以讓自身產生很大的正作用力,例如:很多成功者大都是因為意氣用事,無明起作用了,因而意氣用事,因此想要成功給對方看,事業果然成功,所以無明不能去除,只要讓心真正的明澈過來,當下的無明亦成為自身當中的明體。
常聽聞勸發菩提心,請問如何使菩提心常現?
菩提心並非是被勸發出來的,要了解何謂「發心」、「發心」,眾生心因為覆蓋太多的無明,因此要發心,一旦發心則是塵埃層層剝離,從無始劫層層無明,層層覆蓋真如本性,若聞大善知識開示,則令心性大發,當在層層無明去除,曰為「發心」,自身當中的菩提覺性若覺醒,則是先作用在發心當中,如何讓自身當中的菩提常現呢?
要讓自己常保初發心,何謂初發心?讓心性不斷的發揚光大,修行不能讓自己的心發揚光大,心量就越來越狹隘,因此,眾生只能愛自己喜歡的人,與自己利益有關的人,只愛身邊認識的人,心量是狹隘的,真修行者對一切蒼生所發的心皆是相同~慈悲,相對的,當下的心一旦發之時,無明意識也正在層層剝落,因此菩提心自然就會常現而不需一法,但要平等法性,不論親人或不認識之人心量皆相同,那麼自身當中菩提自然常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