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對六塵即馬上染著,所以「弱六根」,這樣修行正確嗎?
不正確,六根對六塵即染著八識田是自然現象,就如同衣服放入水裡馬上就濕掉,則屬自然現象,六根對六塵當下沾染乃是六根通識心,識心含藏種性因,此性因助六根,祂自然性的循環,所以如何讓自己在六根對六塵不被無明所覆蓋,被無明所驅使而能正用?
唯有強六根,六根即是自身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若是興旺,六根若能健壯,自然對一切相,皆有不受染汙的免疫力而不受一切病毒所侵襲,世人不了解自己的六根,乃由自身真如所彰顯出來的實相明與不明,成與不成,完全就在六根對六塵的正作用,猶如衣服一旦碰到了水馬上濕透,要了解當下濕透是為了把衣服洗乾淨,根對塵是為了要成就無上菩提,倘若弱六根,猶如水與髒衣服永遠隔離,豈有洗淨衣物的一天?
換言之,修行者倘若弱六根,而不能強正六根圓滿六塵,此生既難圓明覺性,怎能令真修者成就自性菩提,因此,六根不能弱,倘若以此去修行,那是錯誤之行。
「空心空性」這句偈常在經典能見,但只懂文字,不懂其意,可否再述說明白些?
「空心空性」藉物喻性例如竹子,竹子空心亦空性,然而雖言是空心,卻符合竹子成長的需求,過去建築房子用竹子來建造房屋為之不少。竹子由於它空心空性,因此,它俱有彈性力。
當知!空心並不代表它無心,乃是空出來的空心,能包容更大的事物,空性則俱有彈性力接受抗壓,而不受自身無明壓力強硬的個性所拘,因此空心空性是內在的性德表徵,「祂」俱有包容力及成就力,給予蒼生所需,不吝嗇付予,因此不斷的犧牲小我,以圓滿蒼生,方能談到空心空性,否則只在文字上的空心空性,終不能達到內在性德的空心空性。
當知!修行容易落在文字上的表達,卻不能了解內在的心被無明覆蓋,因此無法空得出來,內在的性德被自己的個性所驅使,因而空性不了,因此空心空性乃是一位德行俱足之人,即能流露。
修行常言「空」與「無」,何謂「空」?何謂「無」?差別為何?
「空、無」二者,有如天壤之別,修行者心起「空與無」之念,當下真如則由識心取而代之,常言「空」與「無」,倘若不能了解「無」的實性,「空」就會頑空,何謂是「頑空」?因為不了解「無」的實性,所以「無」並不是沒有,然而「空」一定是空,因為不能回到「無」的源頭,因此,真空妙有則不能成立。
修行者易處於「空」,卻不能回到「無」,只因落在眼根所見,眼根見空,則一切空,卻不見未來之相尚未呈現之前「無」真正的大作用力,因而差別是在於不認識「無」,修行者若不明「無」的真諦,千萬不可談「空」。
打開經典第一句皆是「如是我聞」,何謂「如是我聞」?
「如是」指的是自性妙締,「我」:不滅的大我,「聞」:所能察知、領悟,「如是我聞」乃是內在性德與世尊相應,又如六祖大師見一切眾弟子稱謂:「善知識」,「如是我聞」,此時聽聞經典,非是以耳根聽聞,亦非以色身來見法相,乃是以真如與世尊相應,經典的第一句「如是我聞」,即是依照我內在性德、不滅實性,與世尊相同的頻率,方能了解世尊所說的一切經典。
永嘉大師證道歌云: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請問何謂是心、意、識?
損法財,滅功德,何謂損法財?人世間的錢財容易賺,但是法財不容易積,原因何在?因為一念不正就把所有的法財給耗盡,何謂是滅功德?起了邪思見,內在的功德性早已幽暗,真修行者得要明白「心、意、識」,倘若不能澄澈,修行永遠都擺脫不了這無明意識的操控,修行者無須懼怕心、意、識作用,要了解如何與祂同證品蓮,換言之:當下識心活絡即能超然物境之外,不受一切相束縛所拘,當明白「心」,眾生因由「心」方能讓生命不斷延續,例如:世人有「心」想要打拼一番事業,亦有人「心」想結婚生子,修行者「心」想要讓自身生命繼續延傳下去轉化為慧命…。
萬事萬物皆因有「心」,有「心」方能成立。「意」:意與心循序「意」,祂是一個POWER,由意當中萌起念頭,成為推動力,推動力產生,祂必定進入「識」,因為識能含藏過去種性無明意識,成為「形深、行深」,此二因形深、行深即成行識,此行識則轉為知識、經驗累積成形識,然而祂不能見,要依賴另一個行識推動,心意識產生之後,成為一個非常有力的作用力,然而,眾人將POWER用來賺取錢財,錢財賺得越多,內在的法財損得更嚴重,原因何在?因不了解錢財乃是萬靈主宰賦予人世間的文明交易遊戲,方便讓眾生了還前宿舊債,然而世人迷昧自身己性,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不正心念生貪,自身福德性已滅,性德不再光明流露。
禪宗公案,一位女子身上只有十分文錢,佈施建造寺廟,由於此女子心生歡喜與真誠之心,寺廟裡的大和尚為女子祈福,爾後女子嫁的夫君進京赴考功名成就,此女子即成了夫人,一日興起,回到寺廟還願,孰知和尚並沒有親自來接待她,她感到很疑惑,為何上次的十分文與現在的黃金百兩,難道和尚錢少錢多他分不清楚嗎?後來她求和尚開示才知道,原來當初她所佈施的錢財是她身上僅有的財物,雖然不是很多,但是上天念在她這一念善心,如今她貴為夫人,這黃金百兩對她來說猶如九牛一毛之利而已,此時的夫人心念也一樣不同以前的歡喜與真誠,因此,無法與過去的法財建造相論之。
從禪宗公案可明白,建法財、建功德全在起心動念是否正而已,而不在錢財的多寡,倘若有多寡分別,乃是自己的心念早已經在心、意、識當中又蒙上了一層無明塵沙。
在電視上常有法師講解經典意義,在很多道場上也都有在上課,請問鑽研經典、熟背經文,是否能成佛?
上再多的課,鑽研再多的經典,經文即使倒背如流皆與內在性德毫無關係,成不成佛無關文字,更無關能言善道,但決定在於內在的性德能不能起正作用,倘若良知良能能夠讓祂彰顯,即使凡夫不識一字,依然能成佛,若是經典倒背如流,甚至成為一位法師,能夠為大家講經說法,但是內德卻不真正的德性流露,那麼依然是凡夫一個,因此想要成佛不在經典上鑽研,而是如何讓自己的良知良能流佈十方。
在修行當中不能讓妄念紛飛,所以妄念要去除,去除了它又不斷生起,該如何是好?
妄念紛飛是自然的現象,若欲去除妄念猶如河中舀水,欲將河水舀盡一般,妄念是一個自然性,是成就菩提或輪迴三惡道皆因「念」的起用,真修行者當須明白此時的念,念何物?倘若能了解自身中的念頭起得正與不正?當下已經不能視「祂」為紛飛。
要明白不只是人有念,連佛也有念,倘若眾生無念,眾生將要如何去行今生應圓滿了願之事,要去做的事也就止住了,佛有念,佛念蒼生,因此德披蒼生也不會停止,由於念眾生,因此,佛悲憫眾生,由於悲憫眾生,欲要渡盡一切眾生,世人與佛的念沒有兩樣,只是世人不了解此時起的心念正與不正,因此世人因妄念起了分別想,落在自私的無明裡,如何去正用?遇境先能夠冷靜、理性的去審思,此時起的心念所為何來?倘若為他人,此人與自身是何交情,關係為何?倘若他人與自身毫無關係,此時心念是為了幫助他,那麼為了幫助他,最大的動機在於哪裡?倘若他人與你一點都不認識,只是全心全意想要幫助他,那麼這一個念即是正念,亦可正行。
倘若幫助他對自己未來有好處,有更多數不盡的投資報酬率,那麼這一念早已經是邪念,因此妄念紛飛千萬不要急著打斷及滅除,而要循這個妄念的蹤跡,尋覓到自身心念的源頭,因為妄念起用由心分佈出來,若能明白,即可網羅到自身當中無明意識心,當下即能以根本無明啟動始無明,回歸「無」心。
六祖壇經中六祖對行昌講解常與無常,可否再清楚解釋什麼是「常」?什麼是「無常」?
「常」,有長就有短,長短是個對待,例如氣天界的神仙享有一百年的香火,有三百年的香火,有五百年的香火,等到期限到,則另有祂的去向,換言之,官職是卸任或再轉任他職,皆循序其道,然~皆為對待。
倘若用之世人,長、短曰為眾生,眾生的生命有長短,眾生的心念有長短,眾生的無明有長短,所以「常」是眾生,眾生於相,根對塵起了種種的妄念,亦可能事過境遷,又起不同之心念,然~念頭總隨境輪迴不已,因此,「常」是眾生。
什麼是「無常」?無常曰為佛性、曰為「道」,因為沒有起頭,亦無結束,不受起頭及結束所繫縛,「道」即是無常,萬靈主宰即是無常,自身中不滅的真如實性曰為無常,所以無常是佛性,從亙古以來不曾斷滅止息過,那怕捨報之後,祂依然常住在宇宙當中的電子裡~未曾歇息。
六祖壇經云:「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但修行者依然受苦在煩惱,依然煩惱,生死依舊生死,原因何在?又該如何去實證自性本如,方能達到菩提、涅槃同一法性?
「煩惱非菩提,生死非涅槃」,六祖大師曰:「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乃是因為眾弟子受苦根、塵、境,眼根所見,既無明意識紛飛,曰為:煩惱,因此告誡弟子,煩惱即能成就菩提,眾生心生生滅相,因此一念一輪迴,六祖大師曰:生死即涅槃,讓眾弟子先止住自身無明意識,當下內在菩提既已涅槃。
眾修行者倘若不能了解六祖大師藉相喻理,於理悟真,修行落在對立的循環,因此,以為煩惱解決之後即得菩提,人往生後即能涅槃,若作如是解,即會錯意六祖大師的本意,修行者當明白,自身圓明覺性其實無有煩惱,真正的涅槃則是根對塵不起分別對待,當下既已涅槃,涅槃是自性真如實性不受根對塵的牽纏、不受外相的名位而絆住方為真涅槃。
佛以八萬四千種法門,要破除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為何是八萬四千呢?其意義為何?
佛以八萬四千種法門,要破除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然~眾生的煩惱不只有八萬四千種,甚至更多,佛不一定以八萬四千種法門來教眾生如何去破除,乃是世尊慈悲,謂:八萬四千種法門,八萬乃指的是自身當中的八識田,因為八識田起了無明,當下痛苦難安,何謂四千?自身當中的地、水、火、風,因為有了這地、水、火、風合為人身之後,自身當中的八識田即能起正作用,前世所造的善因、惡果該報該償還,就在此世色身當中作為了結。
倘若這一世依然不能圓滿,見前世緣,因此,唯有在自身中的八識田圓明己性,當知!色身是了還前世舊宿債的四千法門,因此,佛以八萬四千種法門,要破除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更加說明,佛明白引導眾生入於自身裡面的八正道,世人俱足八正道,然~因思有邪,因此自身八正道則不能正行,因此,落在法上修行這八正道,何其本末倒置!亦因如此,一切因果業報,成為輪迴的籌碼,以世人的八識田,立於四大假合中,償還前世舊宿債~業障。享有前世所植~福報。
因此,受苦不一定是苦,享福不一定是福,唯有真正明白自身八萬法門如何正用,如何讓自身圓明覺性,由八識田主宰行正道。方能達到實相,因此,要明白八萬四千種法門不在天涯海角,亦不在遙遠的十萬八千里,而在汝等自身當中,若修行者能明悟,八萬四千法門實相,當下藥王盡用,醫治所有的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