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如何行於「平等法性」?
欲要行於「平等法性」,首先要清楚自己所做所為當下的出發點,明白自己在做什麼?若自身所行諸事,自認為我這樣做是為你好,事實上自身起此心念要策畫助人,卻先評估自身利益得失,若起此心念~~評估自身利益傷害損失降到最低,若作如是念,絕對不能達到「平等法性」,真正「平等法性」乃是:「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若能做到「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話,方是「平等法性」的真實義!
法華經中「如我惟忖」,請問何謂惟忖?
惟忖即是思量、思考、回憶,回想過去種種的景象,而種種景象皆無遺漏,此般記憶檔案乃是全新八識作用,並非經過假想,曾經發生的事儲存在自身的八識田裡,於境重新再次思惟作用皆為正確無誤叫「惟忖」。
每個人總有一天會走到生命的盡頭,面對死亡,往往都是擔憂與害怕,想請問臨終前是怎麼一回事呢?
請看摘錄自網路「快樂分享台」文章 ─『原來臨終前是這樣的,明白以後就別再帶給親人痛苦了』。
一個車禍的22歲男性被送進了加護病房,此時的他生命垂危,幾乎不能說話。接著,在長達3個小時的時間裡,醫院不允許家人進入病房看望這個隨時會離開的親人,在之後的時間裡,也只允許一個親人每隔 2 小時進去看望5分鐘。
在漫長的等待中,沮喪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撐不住身心的疲憊所以睡著了,一直等到護士通知他們病人已過世時才驚醒過來。因為沒能和親人見上最後一面、說些告別的話,家屬的悲痛驟然升溫...但其實這還算不殘忍。
在最後的日子裡,病人常常要被動的接受這樣的「待遇」:一是『過度治療』。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在接受創傷性的治療。另一個極端則是『治療不足』,也就是說,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適一直到沒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解脫。那麼,生命在最後的幾週、幾天、幾小時裡到底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呢?一個人在臨近去世時,體內又會出現什麼變化?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能以舒適、寧靜甚至有個美麗的終結?
臨終期一般為 10 到 14 天(有時候可以縮短到24小時)在這一階段,醫生的工作應該從「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轉向「減輕痛苦」。臨終的病人常處於脫水狀態,吞嚥出現困難,周圍循環的血液量銳減,所以病人的皮膚摸起來涼涼的...你不要以為病人會冷,需要加蓋被子來保溫。相反,即使只是在他們的手腳加上一點點重量的被子,絕大多數臨終病人都會覺得太重、無法忍受。呼吸衰竭,會使得臨終病人呼吸困難,給予氧氣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他們已失去了利用氧氣的能力,此時給他們供氧是無法減輕這種「呼吸飢餓」的。正確的做法是:打開窗戶和電風扇,在病床周圍留出足夠的空間。另外,使用嗎啡或其他有類似的合成麻醉劑來減輕病人呼吸困難和焦慮的最好辦法。當吞嚥困難使病人無法進食和喝水時,有些家屬會想到用胃管餵食物和水,但瀕亡的人常常不會感到飢餓。相反,脫水的缺乏營養的狀態會造成血液內的酮體累積,進而產生一種止痛藥的效果,使病人有一種異常愉快感。這時即使給病人灌輸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這種異常的愉快感。而且,此時給病人餵食還會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容易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掙紮等後果,使病人無法安靜的走。靜脈輸液雖然能解決陷入急性意識模糊狀態病人的脫水問題,但同時帶給病人的是水腫、噁心和疼痛。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甚至在去世前三個月之久,不少病人和別人的交流減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增多了。不要以為這是拒絕親人的關愛,這是瀕去世的人的一種需要:「離開外在世界,與心靈對話」。
一項對100個晚期癌症病人的調查顯示:去世前一個星期,有 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沒有一個處於無法交流的昏迷狀態。但當進入去世前最後 6 小時,清醒者僅佔8%,42%處於嗜睡狀態,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屬應抓緊與病人交流的合適時間,不要等到最後而措手不及。隨著去世的臨近,病人的口腔肌肉變得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咯咯的聲音,醫學上稱為「去世咆哮」,這會讓人聽了很不舒服。但此時如果用吸引器吸痰的話常常會失敗,並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應將病人的身體翻向一側,頭枕的高一點,或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瀕亡的人在呼吸時還常常發出嗚咽聲或喉鳴聲,不過病人並不一定有痛苦,此時可用一些止痛劑,使他能繼續與家屬交談或安靜的走向去世。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所以,不想讓病人聽到的話即使在最後也不該隨便說出口。
這幾天,我一再的說,我一再的想:為什麼,為什麼直到現在,我才讀到了這篇文章。現在是什麼意思?現在是,我的父母已經先後去世,而一直到他們生命的最後時光,我都沒有和這篇文章相遇,所以在無知中鑄成大錯...
所有的誤解都基於一個前提,我們和臨終者已經無法溝通,我們最愛的親人已經無法講出他們的心願和需求,我們只好一意孤行。而本來只需要一點點基本的醫學常識,事情並不複雜。我想起我抓著父親的手,他像水一樣涼。我命令弟弟說:「爸爸冷,快拿毯子!」現在才知道,他其實並不冷,只是因為循環的血液量銳減,皮膚才變得又濕又冷。而此時在他的感覺中,他的身體正在變輕,漸漸的漂浮、飛升...這時候哪怕是一條絲巾,都會讓他感覺到無法忍受的重量,更何況是一條毯子?我想起直到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醫生才拔下了接在他身體上的所有的管子,同時因為我們覺得他幾天幾夜沒喝水、進食,所以總是試著做一些哪怕是徒勞無功的嘗試。母親早上送來現榨的西瓜汁,裝在有刻度的嬰兒奶瓶裡;我們姐弟每天都在討論著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水。現在才知道,他其實並不餓。那時候,他已從病痛中解脫出來,天很藍、風很輕、樹很綠、花很鮮豔、水在流,就像藝術、宗教中描述的那樣…...這時候,哪怕是幫病人注射一點點的葡萄糖,都會抵消那種異常的愉快感,都會破壞他美麗的歸途。父親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在最後急性意識模糊的狀態中,卻突然變得喋喋不休,而且是滿口的台語。我擔心他離我而去,我想喊住他,他卻絲毫不理會...現在才知道,那個時刻,他與外界的交流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卻異常活躍,也許青春,也許童趣,好戲正在一幕幕的上演。我怎麼可以無端打斷他,將他拖回這個慘痛的現實中呢?我應該做的,只是靜靜的守著他,千萬千萬不要走開。臨終者昏迷再深,也會有片刻的清醒,這大概就是傳說的迴光返照吧,這時候,他必定想找他最牽腸掛肚的人,不能讓他失望的離開。我還記得父親此生表達的最後願望,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氣管。可是我們兩個不孝子女是怎樣的違拗了他的意願啊,我和弟弟一人一邊強按住他的手,直到他的手徹底綿軟。現在才知道,對於臨終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適當的、創傷性的治療。不分青紅皂白地「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是多麼的愚蠢和殘忍!父親走了...醫生下了定論,護士過來作了最後的處理。一旁看熱鬧的病人和家屬說:「兒子、女兒都在,快哭,快喊幾聲嘛」。可不知為什麼,我竟然一點也哭喊不出來,弟弟也執拗的沉默著。現在才知道,聽覺是人最後消失的感覺,爸爸沒有聽到我們的哭泣,不知道他是高興還是難過?
生和亡都是自然現象,這我明白。只是現在才知道,自然竟然把生命的最後時光安排得這樣有人情味,這樣合理,這樣好,這樣的...自然而然,是人自作聰明的橫加干涉,去世的過程才變得痛苦而又漫長。某一天上午,我突然發現我對面的同事淚流滿面,一個50多歲的男人的失態讓我詫異。問他怎麼了,他告訴我看了上面的文章想起了他母親臨終前的情形。他說就像上文描述的那樣,覺得母親冷了給她穿保暖的衣服,蓋厚厚的被子,覺得母親幾天沒有進食,不停給她輸液,他母親想回家,可他堅持讓她住在醫院。他自認為盡了孝心,可是沒想到給她帶來莫大的痛苦。
人總是要沒的,帶著輕鬆、美麗踏進另一個世界,一定會走得更好。
所謂「上善若水」,修行者當如何才能達到「水」這般「上善」的境界?
無「我」即可,只要無「我」自私念頭,即能達到「上善若水」,因為心念起用無「我」作為,對一切人、事、物皆能包容,佛曰:有「我」罪即生,當知!眾生沉淪苦海,不得自在解脫,全然是自身中的妄念作亂,自然不能獲得自身心的胸懷虛谷般的豁達,如此,終不得自身性德~「上善若水」之實性。
「根塵頓斷識自了」與「心法雙忘性即真」有何差別?
「心、法雙忘性即真」與「根、塵頓斷識自了」能否相互印證,這兩句偈是同一法性?實非也!何故?須知!「心是根,法是塵」眾修行者之所以往返六道輪迴不已,乃因不識「『心、法』雙忘性即真」之義,須知,「心是根,法是塵」,眾人自身心起妄,六根六識即受六塵交織,因此,故有「心是根」之說;眾修行者亦因授教悟得~一法,以利解脫生死之苦,因此,藉相上諸法,欲滅諸境之困,殊不知,一切的因緣果報,乃是真理延續,豈能藉用世上之法,滅卻自然之性?若眾修行者藉法修「真」,恐在「真性」又添加一層無明,曰「法是塵」。
永嘉大師曰:「心法雙忘性即真」,「心」是因緣;「法」是機會,「心、法」二性,乃因圓滿夙世情仇糾纏而生,眾人降世,乃因前世的承諾而來,色身乃是假體,假體聚集地、水、火、風,於因緣合和,使夙世與今生之舊宿情、仇、恩、怨,交集諸因,還歸正果,圓滿諸性因。「『心、法』雙忘性即真」,「心」意指因緣;「法」是機會,當「機、緣」成熟時,夙世情緣即現,無論善因或惡緣,當下乃是真修者證得真如實性的佳機,當知,「心、法」雙忘,並非忘記,乃是夙世之「因緣」、「機會」所交織輪迴生死種性因,「二性」皆雙亡矣!如偈曰:「假使千百刼,所造業不亡,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因緣」、「機會」圓滿,其因諸果,必然亡之。覺者之所以心性圓明,其因乃自身如來藏無障無礙,清淨無雜,自性真如即彰顯無餘。
「根塵頓斷識自了」,眾修行者當知,守玄,只是暫時使心平靜而已。「根、塵」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觸及六塵,眼根所見的眼塵,耳朵所聽的耳塵,根塵種種,交織糾纏,使致心意識所呈現出來,則是根與塵作亂,若能當下根塵頓斷,或許即能撥亂反正,欲使自身的「識」所含藏諸性因滅亡,因此,「根塵當下頓斷」,試問:頓斷諸根用,能否換得「靈醒」?「守玄」,六根能與六覺相應否?若是六根未淨亦未靜,則不能守玄,因守不住隨緣真如作妄,因此,又是藉法自欺欺自性真如,實無益處也。
「根、塵頓斷識自了」,「根與塵」乃是「心與法」所產生出來,「根與塵」皆是境上的幻化,亦因有這個「心」,種種的無明意識,即落在六根通六識,這些無明意識存入自身如來藏,受自身中的五陰牽絆,即是受苦的開端,眾人用許多法欲滅除一切苦相,例如,長期抱病,因受不了病痛之苦,而求診醫生,此乃是身體之苦,若是內心極苦,是否會求一個解脫之道,甚至抵擋不過心靈煎熬與痛苦的折磨而尋求短見,或許,以當事人認為這是解脫之道,其實這並非真解脫,須知,因果不滅,因此,世人即使遇到再大的逆境,都不能有輕生的念頭,因為受苦皆來自不正的念頭,不正念頭,交織塵緣,既然塵緣交織,苦果自受,修行者藉相上法,以眼不見為淨,視為解脫之道! 所以「根塵頓斷識自了」與「心法雙忘性即真」是無關,更不可曰之同一法性,真修者唯有明悟心法雙忘性即真之真義,方能徹見自性真如實相也!
在家庭、公司所遇的一切境皆是生活的道場,然而遇境總是容易生起許多無明、煩惱,如何才能讓這些儲存在內心中的不正心念曝光,活出生命的光采。
根塵相應即已出現游絲念頭,游絲念頭常與根塵相應與無明意識交織,此無明程式交織皆是思緒打結,亦是無明糾結,「如何才能讓這些儲存在內心中的不正心念曝光」?
若作如是問,這是曝光不了的,為何會曝光不了?因為「祂」含藏在內在的無明意識裡,「祂」不是用曝光,即使陽光送到了心靈也沒有用,為何陽光送到自身中依然無用?因是藉外在的溫暖與關懷之言語,這一種表層意識的形態,因此照耀不了內在幽暗處,如何才能使「祂」真正曝光?唯有自身中的大日如來彰顯,方能使無明意識自然澄澈無礙。
講師說:「心是插頭,身是插座,宇宙是大真空」,自身與道本是一體,然而識心用事,無法契入宇宙真空實性,請問要如何才能與道合一?
身、心並行才能與道合一,心行,身不行,修行就會斷滅實相,身行,心不行,則奔波、勞碌,身、心勞碌則抱怨心一起,必生煩惱,所做的可能會給自己造下無量無邊的罪過,所以修行身、心要並行,當下就能契入到自身中的真如實性,真修者「身」處險境,「心」依然臨危不亂,「心」常住清靜地者,必然是一位智者,智者不惑,何故?因智者心性明澈,無有恐怖與顛倒錯亂,於自身真性合一,自身真性合一者,了然身、心畢竟平等,如此作用,自然能契入自身真如實性。
然而,不識身、心平等者,切莫想要契入宇宙真空,更不可意欲與道合而為一,因為與「道合而為一」皆是言語道斷,須知!「與道合而為一」非是口號,亦非目標,因為眾人從未離開過「道」,既然未曾離開「道」又何來「與道合而為一」之說?即使色身毀損,眾人亦未曾離開「道」,眾人既然未離開「祂」,自然無須再次回歸於「道」,修行者意欲「與道合而為一」,終究是迷人說「法」,一無是處也!因此,真修者若能「身、心」等如,即能契入真如實性,故無須造作修持,方是自然無為。
為何佛陀講經四十九年,卻說一個字也沒說過?
因為「道」連一個字都說不得,若有說都叫做贅言,因此世尊說四十九年來連一個字都沒說,若眾人說祂有說法即是謗佛。何故?須知世人本俱足的真如實性不是世尊演說大法義,眾人才復得;眾人能成就無上菩提,恢復本來,不是因為世尊勸告而得以恢復本來,因大地眾生皆俱足此性德,世尊為了讓真修行者不落入在文字、法相打轉,因而告知眾修行者當以自己的覺性為師,必能明悟心性。
何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只要用言語表達的「道」,只能落在言語論述,因為「道」是看不到、說不到,就是一位見性者也只能用言語來譬喻,世尊過去傳法一再用譬喻演說大法義,然~大眾聽聞世尊的譬喻法,又認為它叫做「道」,誤認為原來「道」就是這樣,太上老君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世尊為了使眾弟子明白何謂「道」,於是世尊以祂般若之智而言「道」之實相,祂言不可言的「道」;傳不可傳的「道」,何謂不可言,不可傳?乃是指眾人內在般若,若未彰顯,則難契入世尊所傳之妙性也!
即使科技文明的當今,依是不能用講的,一旦講只會落在文字當中,若要用心想意欲要去行,欲將「道」做出來,眾修行者起這個「心」要做,欲行「道」馬上落入自身的妄心,因為自身「心」就是道的源頭,正所謂「道心」,「道心」,眾人若起心動念我要去行道,我要去修道,當想要用心去行、要去做,自身心之源頭即由妄念取而代之,自身之「道」馬上滅掉,因為此妄念不是「道」的實相。
一切都是無上大法的上演,何以見得?
無上大法上演分為有情與無情,有情大法上演能哭、能笑、能恐懼、能不安、能懷憂喪志、能夠喜悅、希望無窮;無情大法上演,如同桌椅、冷氣、樹木,這都是屬於無情說法,無情說法怎能見、怎能明白呢?
人與人之間以言語溝通,較為容易攝受,而無情說法則不易體察,須知!無情說法隨著四季的變化,春天發芽,長出新嫩葉,夏天時綠葉如蔭,秋天時葉子枯黃,冬天時樹葉掉落,整棵樹都光禿禿,等冬去春來時,一切自然界現象又重復上演,年復一年,永不止息。這些都是無情說法,告知大眾,萬物都被道運行,無論有情或無情皆然。
而世人因以自身感觀見一切相,因此落在眾生知見見諸境,殊不知,連能見、能聞、能觸亦是自身無上大法所上演諸性因。「道」乃虛靈之實性,成就、圓滿諸性因,用心體會必能契入「道」之實性!